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对教材中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日趋成熟,但大家一定要注意,由于新教材内容的组织侧重于遵循生活逻辑,而相对淡化理论逻辑,因此我们不仅要将相近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建构体系,更要从宏观上来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逻辑,通过知识重组,实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有同学问,高考作文怎样才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真实?我的回答很普通:真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虚假。例如你见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你硬要叫他一声"小帅哥",人家会觉得你这话很虚伪,很假。作文也如此,写记叙文,如果你胡编乱造,就很容易露出虚假的尾巴;而如果你写议论文,你看看以下片段就可以知道什么是虚情假意了:  相似文献   
3.
沈育生 《新高考》2008,(7):45-46
同学们在解答有关经济生活主观题时,时常感到无从下手,这就涉及到解题策略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去研究其设问的句子结构,明确其主语和宾语并结合题目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时,答案自然而然就会生成。本文就经济生活题目设问的主语是国家(政府)谈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直面实际教学中的种种误区,努力地做着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透过喧嚣热闹的课堂现象表层,我们却发现所获无几——当我们仔细审视新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太多的教师将这三维统一目标分割开来:一味淡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免戴上应试教育的帽子;片面重视过程与方法特别是过程的表面化,造成课堂无效讨论泛滥;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情感培养,导致课堂滥爱频现。那么怎样将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呢?  相似文献   
5.
“老师,这个题目我不会。”“这个题目讲了三遍还不会?……”这样的话我们教师耳熟能详。遇到这种情景,许多教师想当然归因到学生身上,开始了对学生的批判,等到测试时学生再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情绪就升格为愤怒,继而是深深的失落和茫然,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杜绝这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呢?  相似文献   
6.
沈育生 《新高考》2009,(12):17-18
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同学们为例,从宏观上讲,要正确处理好人生规划和生活实践的关系;从微观上讲,主要是要妥善解决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的关系。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就是主要分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课程化进入教育领域,任何一位教师都必然投入其中。回首自己对新课程的态度转变过程,感触颇多,在此将此心路历程记录下来,相信对部分教师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9.
沈育生  顾正勇 《新高考》2007,(11):15-16
综合探究题作为近两年来高考政治卷的新题型,令许多同学望而生畏。本文结合2007年的高考综合探究题,来谈谈如何轻松应对这类习题。一、把握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以2007年江苏省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为例: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进入新课程高考已经是第三年了,研究江苏省的高考试题命题思路及解题要求对同学们的学习很有借鉴价值。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省的高考政治试题,就主观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答主观性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