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都邑赋是记载都邑文化的载体。它以京都或一般邑城为摹写对象,在刻画都邑地理形胜、建筑宏伟的同时,体现出尊重礼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集中体现了都邑的政治意蕴,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纵观都邑赋对于都城建置的描写,可以看出诸多城市建设理念如:拱卫环周、四塞之地的都城选址原则;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原则;崇尚"大壮"之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台湾赋的创作情况,指出明清时期台湾赋兴起的主要原因,着重论述了这些赋作所展现鲜明的滨海边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列图表、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揭示历代都邑赋所描写地域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随着中国文化中心南移,都邑赋所涉地域自汉代以北方为主,至清代以南方为主,总体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南进东扩渐次推进的趋势;本文还分析了影响都邑赋地域变化的诸多因素:政治中心的迁移,人口迁徙,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等.  相似文献   
4.
都邑赋中的民俗文化,是都邑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描写,也是一个都邑社会、民俗生活的文字再现。这些内容为后人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提供了重要资料。上巳、清明、端午属于重要的民俗节日。这些民俗节日及节日中的重要活动,在历代都邑赋中都有着丰富的记述。其记述包蕴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弘一法师一生四个阶段的诗词创作情况,并分析其诗词传播的五种主要方式:亲友之间寄赠、酬答;社团创作活动或同仁刊物传播;进入教材;结集出版;影视网络等传媒传播。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道教咒语是宗教形态的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咒语的诗化语言、审美想象、文学叙事三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其独特品格:语言具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它是作者充沛的审美想象之结晶;篇幅虽然短小精粹,但其中常常蕴含有完整的叙事,叙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这种叙事属于文学叙事中的虚构性叙事.  相似文献   
7.
《诗品》重视怨诗,在钟嵘眼里,同是怨诗,因为诗人个性与经历不同,其“怨”的内涵就不同,因此造成其诗歌品藻之高下和怨情之丰富,通过对汉代怨诗的解读,说明他是如何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诗学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正>以“怨”言诗是中国诗学中一个重要传统。古人对作为诗学批评概念的“怨”的重视由来已久。孔子提出“诗可以怨”,被汉儒解释为怨刺上政,说明那时的诗教观;屈原以芳草美人自况,以自慰失意,他可说是“哀怨起骚人”的典型;处于文学自觉时代的陆机提出“诗缘情”的纯文学主张,而这“情”自然包括了怨情。于是诗歌创作渐渐离开儒家诗教,摆脱对政治的依附而独立发展。刘勰亦有“蚌病成珠”的说法,认为好的诗歌是郁结和发愤的结晶。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歌批评家钟嵘在其素有“百代诗话之祖”之称的著作《诗品》中,极大地拓展古来诗“怨”的传统。孔子认为诗歌可以“兴观群怨”,四者排列中“怨”只是排列在最末位的作用,而钟嵘重视诗可以排解怨情作用,把怨诗置于较高品位;且发展“怨”的内涵及其外延。钟嵘发挥了诗“怨”的观点,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并把它贯彻到具体的作家批评之中。本文我们试以《诗品》以“凄怨”批评的各家作品为例,体会钟嵘以“怨”评诗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台湾赋的创作情况,指出明清时期台湾赋兴起的主要原因,着重论述了这些赋作所展现鲜明的滨海边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