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结合例句,对辛集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或少用的惯用语进行了释义,并分析了其中的特殊"子"尾、谓词性惯用语所表示的行为与方向、态度及固定程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辛集方言中的"一百一"除表示数量110外,还表示人品极好,或待人极好。后一意思是"一百一"词汇化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数词可以表示主观量;(2)数词在认知上有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3)文化习俗因素对数词词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4.
河北辛集方言中的"哩"用法非常复杂,承担了诸多语法功能,与普通话的"呢""的""地""得""了""在""到"等词有对应关系。从事物的发展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哩"和普通话的"了1"都可以同时表示进行态与完成态,进行态是由无数个小的完成态累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量词“事”“裹”“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与清代口语中的量词不同,将之与《聊斋俚曲》中的同类量词相比较,可以发现同是蒲松龄的作品,称量同类事物的量词却不同,基本呈现互补之势.这与两部作品的语言性质相关,《聊斋志异》是文言作品,《聊斋俚曲》是白话作品,这会导致遣词造句的不同,同类事物所用量词也会不同,是蒲松龄有意为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服务效能亟需提升,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的干部人事档案知识库对深度挖掘档案资源,提升档案开发利用水平和服务效能,发挥干部人事档案辅助决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知识服务的视角,阐释了构建干部人事档案知识库的现实价值,构建了由数据获取层、知识组织层和知识服务层三个核心层组成的知识库架构。最后分析了面向知识服务的干部人事档案知识库在干部选拔任用、审核监督、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中的应用,为革新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服务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站是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对外服务的窗口和宣传的门户,其用户服务建设至关重要。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为调研对象,基于用户获取服务的主动性,从浏览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参与式服务四个角度分析它的用户服务建设情况,并归纳出其建设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档案信息资源供给主题、加快开放档案在线服务建设、积极开展档案众包项目、着力建设互动式档案信息服务渠道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网站用户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