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存在一千年的时间差,这是奴隶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世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新时代。各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有四种过渡类型。中国和西欧分别属于过渡的常规型和综合型。中西向封建社会过渡时间和过渡类型的差异,使两者封建社会发展的起点即历史环境不同,因而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结局不同。此论富有创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国比较史学及其特色是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对之进行了具体论述。文章还探讨了中国比较史学的特色,提出了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些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战争是不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本文以中西比较的形式论证了毛泽东农民战争动力论的科学性。指出,农民战争动力论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它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基本命题更加完善;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欧,农民战争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民战争的动力比西欧大,但由于阻力也比西欧大,实际动力反而比西欧小,加之它缺乏新的革命因素的诱导,没有市民阶级斗争相配合,能引起社会发生质变的机会就小,所以中国社会发展反而比西欧慢。我们决不能因此否定农民战争动力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就中西封建社会农民同土地、土地所有者、封建中央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来探讨中西封建社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一)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农民占有小块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  相似文献   
5.
商业革命是西欧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封建社会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还处在形成过程中.当时农村有庄园壁障,城市有行会限制,市场狭小,地方与外部处于隔绝状态,商品交换有限,生产方式比较稳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前潜伏着的商品生产的规律越来越发挥作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日薄西山时期出现的绚丽晚霞。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社会面貌并无多大变化,仍然在封建桎梏下徘徊着;地理大发现却使西欧的社会状况大为改观,封建社会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同样是远洋航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却如此悬殊,曾使很多人迷惑不解。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基本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商业革命是西欧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封建社会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还处在形成过程中。当时农村有庄园壁障,城市有行会限制,市场狭小,地方与外部处于隔绝状态,商品交换有限,生产方式比较稳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前潜伏着的商品生产的规律越来越发挥作用,往日的封建束缚越来越松弛,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明显,造成商品流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商业革命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旧体制的崩溃,为工业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不同意中国和西欧封建土地制度是单纯的国有制或单纯的私有制的传统观点,认为两者都是国有与私有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生产需要,在历史上形成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是综合体存在的形式。地租和赋税有分有合是综合体在经济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我国资产阶级表现了一定的革命性,也暴露了严重的妥协性。当然,“这种两面性,就是欧美历史上的资产阶级,也是同具的”,可是“在欧美各国,特别在法国,当它们还在革命时代,那里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彻底的;在中国,资产阶级则连这点彻底性都没有”。为什么我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较之欧美资产阶级严重?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对比中西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助于认清我国资产阶级所具妥协性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验如果是通过人手拉起重物进行,学生对于定滑轮、滑轮组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对于哪种滑轮能省力,靠手的感觉则是不能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