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低年级大学生初级编程学习经验,尤其注重揭示他们在编程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可能会采用遵循、编写代码、理解与综合、解决问题、参与或文化需要等五种不同方法之一来从事编程学习。根据上述讨论,提出本研究结果对教学与学习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创新教育及其创新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连佳  李丕贤  梁皎 《高教论坛》2006,(4):42-45,48
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创新教育与信息技术环境的关系,讨论了计算机创新教育的意义、计算机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计算机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其必须具备的教学条件。最后,探讨了计算机教育学在计算机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演示软件PowerPoint已成为传授、展示和分享知识的首选方式.这种新型知识传播媒介使用中所隐含的问题是,PowerPoint所支持的认知和教学方式不利于高级分析思考能力的发展和强大叙述理解能力的获得.本文对PowerPoint如何引导教师以特殊方式重新整理知识并如何随之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们进行了研究,这种获取、联系和介绍知识的特殊形式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该软件工具默认模式的适应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这种传播媒介本身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万维网(Web)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Web激发我们通过采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育方式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想像力。Web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呈现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区别,在线分发和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格式、包装,虚拟学习和管理学习环境中的材料、过程管理,语义Web提供的解决方案等,同时预示着新的挑战,如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和身临其境的3DWeb。  相似文献   
5.
牟连佳 《高教论坛》2008,(1):110-112
开放式的教学与学习和ICT有着"革新性技术"所具备的能力,能够改变当代大学体系的组织结构、文化和惯例,能够将新的制度和学习网络引入大学体系。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发现,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仍然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而不是更为广泛的教育转变层面。本文力图研究这一广泛的教育转变层面以及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来一些关于机构改革的观点在解释机构内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性结论时,更多地强调了人类能动性的作用,而不是技术或组织的作用,尽管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更先进的集成技术仍然被列入机构改革的议程,但是人们认为这些技术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类行为.尽管新系统已被列入改革议程,但在最初使用者们选择尽可能不去使用这一系统(即惯性),而在后来却开始以未计划的方式绕开系统的局限性(即改造).这里用"临时学习"这一概念来解释使用方式的改变.结论是潜在地对人类能动性产生"硬性"限制的集成技术(如ERP系统)可以被限制使用,也可以被改造.  相似文献   
8.
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是否必须学习程序设计,尽管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倡导将教授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实践的重要部分,但本文对这一倡导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提出了质疑.只要回顾一下过去几十年中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提供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一类的教学研究文章数目明显下降.此外,依托现代学习理论也可以证明,即使不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也不会影响对计算机概念的深层次理解.最后设想,提出了一种精熟课程模式即通过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来讲解计算机概念,这种课程将会为不断变化的计算机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企业的许多过程正在由物理机制转向虚拟方式,并且,虚拟化过程也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首先,解释说明了过程是易于虚拟化还是难以虚拟化的影响因素(感官需求、关系需求、同步需求以及识别与控制需求)。其次,讨论了信息技术的表现力、影响力和监控能力如何使虚拟过程在企业和社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强调了IT在虚拟化过程中的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牟连佳  葛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209-211,226
创造力对人及其组织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信息技术(IT)对人及其组织的效率和效果的影响也日益重要,然而对信息技术和人及其组织的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创造力和IT管理方面知识的研究,揭示IT在人及其组织的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整体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IT为人所带来的主要利益是与创新有关的创造性工作、组织的创造力和以大规模项目为基础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