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中小学的地理教育当前"正处于危机时期."调查研究表明,造成地理教育危机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地理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在于地理教师,外部因素分别为:官方的教育政策、中央政府的集权、国家地理课程的文本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地理教学与大数据、智能App相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地球万象》App为教学工具,选取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挖掘其地理应用价值,以期开发新的地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先回顾了美国大学地理教育经历的兴起与衰落,然后阐述美国大学地理教育复兴的表现及其原因.认为推动美国大学地理教育复兴的原因主要有: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理学科的专业建设、对地理学认识的提升促进美国人“重新发现了地理学”的价值、其它学科发展对地理学的推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大学前地理教育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大学地理课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22年3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9月,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四类战略人才之一,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特组织了笔谈会,邀请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就工科研究生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校地理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高校本科地理教育发展的瓶颈.该文主要对中美高校地理专业的课程分类、课程设置、专业选择和选课、授课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国课程的异同,由此提出对我国高校地理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为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经过11年的推广实施,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它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课程标准,尤其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例,从目标的结构、具体内容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剖析我国地理课程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地理在当今英国学校课程中的地位衰落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认为造成地理教育衰落的直接原因是二十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地理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内部因素在于地理教师,外部因素有官方的教育政策、中央政府的集权、国家地理课程的文本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等.文章还从课程标准、地理教师专业化、课程内容更新等角度阐述了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通化市的城市化水平,根据城市发展状况,确定了通化市城市化的5个影响因子.利用分位数回归法对通化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存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财政支出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人均GDP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规律性不显著,这种结果体现了通化市的城市化进程具有较强的过渡性.最后依据通化市城市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芬兰因其高质量的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现象教学”的提出使其成为教育改革领域关注的焦点国家。地理学科是芬兰科学领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分析“现象教学”模式下的芬兰地理课程改革入手,从地理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芬兰“现象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程呈现出跨学科性和衔接性强的优势,我国在地理课程改革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和不同阶段地理教育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