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江苏高职院校具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和鲜明的专业特色,但也存在例如主导专业与主导产业发展错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偏差等问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找准对接点,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树立跨界意识和动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又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情况的不断涌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抓住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新媒体,才能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高等教育改革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着学习理念欠缺、动力不足和继续教育氛围不浓等一些问题。要迎合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高职院校就要树立与时俱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理念,摆正高职恩想政治理论课位置,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制定优惠政策努力营造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必然的趋势,与之相呼应,为了协调社会与学校的发展,应该构建这样一个和谐校园,即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人才的摇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辩证谋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博客与微博的出现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机遇,运用博客与微博平台,有助于加速人才培养的进程,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营造人才培养氛围.借助博客与微博平台,高职院校可以转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能够开辟新的人才培养路径,重新制定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借鉴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基础性、整体性的观点,借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文明观,深化社会发展整体性问题和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树立全球风险意识重视社会转型问题,才能走一条共存、互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8.
后博客时代,以微博客为主要媒介的网络世界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高职学生自身等所处的现实世界共同影响高职生社会化与高职人才培养。高职生社会化过程就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高职生社会化与高职新型人才培养的双赢互动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社会化和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使高职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需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新媒体技术为依据,树立改革创新、终身学习、重义轻利、知识共享的继续教育新理念,选择机制体制革新、可持续发展、求真务实、超越时空的继续教育有效路径,实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抵制社会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它奠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大学生提供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即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构筑高校思想道德防线,重新审视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标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渗透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