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 组织进行了多项重要的委托咨询工作(1)组织完成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委托咨询工作(略)(2)组织完成了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的委托咨询工作(略)(3)积极参加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略)(4)组织完成了国家科委攀登计划中的两个工程与技术科学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的委托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百科全书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系统地条列当代各门科学浩如烟海的知识,“钩玄提要,细大不捐”,既可供专家的检索,也可做入门者的向导。我国有编纂类书的传统。在全民族踏上四个现代化征途的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及时地为科学、文化战线提供了一项基本装备,这对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文学》卷,作为这部全书的最初一卷,是我国编写一部现代百科全书的最初尝试。二百多名天文工作者,怀着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提到基础科学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储备作用。对此一般的理解是: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规律的发现,虽然一时不能联系实际应用,但却可能在将来某种时机显示出它的实用价值。这种功能可以称为科学对于实用的远期效应。远期效应并不是基础科学唯一的实用功能,同样应当受到重视的还有近期效应,即作为社会储备的应变功能。实际上,就一个社会来说,所有的科学和技术门类都具有这种“科技应变”的储备功能。其中,基础科学提供了属高档次的科技储备。作者曾撰文探讨这种储备的机制和作用,并以一门通常被认为是“远离实际”的科学──天文学来阐明它具备的这种近期效应的功能。下面我们引用其中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4.
七百多年前,郭守敬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实测天文学家,就任元王朝的太史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首席天文学家职务.这时他55岁,在历法和水利上都已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郭守敬生活在蒙古帝国奇迹般地统治着半个地球的时代.在中华古国,正是稚气的野蛮征服了衰朽的文明转而以粗犷的气魄和纯真的自信“大手大脚”地拥抱文明的时期.这是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王朝带着朝气和雄心在巩固它的统治的时期,在铁腕的空隙里悬浮着宽容和大度.这为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这个背景下,天文学家郭守敬一生中创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撰写了100多卷天文著作.下面的年表罗列了与郭守敬天文活动有关的历史事件: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建立了四大汗国.1231年郭守敬出生在今河北省邢台.1234年蒙古灭金,统治了华北大部分地区.1252年西班牙刊布《阿尔方斯天文表》.1252年伊尔汗国始建马拉盖天文台.1272年编成《伊尔汗天文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原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写的条目(第2版尚未出版,编者注),以取代20年前第1版中的《天文学》条目.当时感到科学进步使内容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这个条目很快又将不足以告诉读者天文学的面貌.于是决定重新架构,成为本文,写作的重点移到了天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性质",包括(1)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天文学;(2)天文学与地学的分工;(3)天文学与物理学的关系;(4)天文学"模型"的几个先验条件.第二部分"发展规律",包括(1)研究的目标与于段;(2)三个认识层次与"大循环";(3)天文学的三次历史性突破;(4)"大设备战略"与"小设备战略";(5)天文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的留学时期是一段“大浪淘沙”的年月。同龄先进者有过许多震撼人心的佳作,珠玉在前,令人深感有景道不得。于是只能在支流上集起一些回忆的片段,当作火红年代的一个陪衬吧。中关村诗社的诗友中多中科院老者,一度谈起“诗与科学”,惊奇地发现许多人都曾有过熔诗歌与科学于一炉的“宏愿”。这也引起了我对当年留学生涯的一个片段的回忆……在夜色沉沉的大地上我的斗室和原野合为一体我化作了一根琴弦在喧响的、宽阔的共鸣之谷上张起 ——勒内·玛利亚·里尔克 (杨武能译)我第一次读里尔克的诗是在上个世纪50…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国际天文学发展背景和我国的具体情况之后提出了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战略,并以不同层次的课题设计为例,探讨了学科发展中的几个具体战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历来把成才归于勤奋和秉赋,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还有两个因素也应当考虑:一是兴趣(interest),二是机遇(opportunity)。兴趣,一部分是先天性的,首先是出于好奇心。好奇心有时带有倾向性,与个人秉赋有关,秉赋虽然是先天性的,但需要发掘,使之发挥,兴趣往往会随着秉赋的发挥而发展,同时又反过来激励秉赋的发挥。这就使得兴  相似文献   
9.
WTO与中国教育改革九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上,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中国被WTO接纳为新成员。入世,让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中国终于在经贸交流领域进入国际主流体系。WTO的准则虽然有其相当程度的公平性、公正性,但是和国际社会其他组织一样,WTO也是一个讲求“实力”的国际经贸体系。“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难想到,教育应在国家与世界全面接轨的过程中承担基础性的重大历史责任———人才依靠教育培养。于是,人才的“竞争力”和“合作精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本土”和“国际”这两个人人熟悉的字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现其新的深层含义。让我们读一读专家、学者、名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看法,或许会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获得一些感悟,或许会在产生共鸣的一刻引起更多的思考,而我们更期望的是教育者的改革行动。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科学奖在每年的10月份陆续揭晓,12月10日正式颁奖.毋庸置疑,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学术殿堂的最高水平.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多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至今中国本土科学家仍没有一位榜上有名,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诺贝尔科学奖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综合实力,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是一个铁证.每年的此时此刻,关于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了王绶琯院士的《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有多近?》一文,王院士从分析青年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回答了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远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