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世界幽默漫画@崔镱矾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培养年青的科研人才以及储存学术资料和历史档案的作用.目前,由于高校学报的局限性,它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高校学报在科技期刊中作用和地位,提出只有建立在提高高校学报刊发论文质量上的改革,才是最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爸爸的电话     
我爸爸开了一家公司,当然他就是公司的老板了,工作也就特别地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爸爸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即使不出差,也难得回家吃饭,我们全家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少。因此,爸爸的电话就成了我和妈妈永远的等待。爸爸虽然工作忙,但还是非常关心我们的,不管是出差,还是在公司,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每天放学回家后,我就会一边做作业,一边等爸爸的电话,只要电话铃一响,我就飞快地跑“爸爸的电话”一头牵着忙碌的爸爸,一头牵着等待的“我”和妈妈。哦,“爸爸的电话”牵着多么温暖的亲情呀!到电话机旁,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只要是爸爸的电话…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音乐盛典     
音乐盛典小小的手掌,大大的力量,全握在红白之间。赛场的进行曲还在播放着,激情中,我们在迎接接力赛的到来。每一秒的倒数,都在牵动着每一根心弦……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生态空间占用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气物所需要的生产性空间进行估算。并与给定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衡量区域的持续发展状况。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第三级,有其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本文以青海省为例,评估了青海省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的人均占用世界平均产量的生态空间为1.8hm2,青海省的自然资产利用程度尚在其实际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青海省的工业生产占青藏高原的3/4,人口占青藏高原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因此,原材料和能源消费应该高于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由此推知,青藏高原的人均生态空间占用小于1.8hm2,而青藏高原实际生物承载力人均8hm2,应该有较大的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7.
随着非婚同居人群数量与日俱增,由同居产生的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加,但在我国至今没有可适用的法律供其解决问题。同居人群在社会中包含异性同居、同性同居、已婚者变性后与继续原配偶同居等情况。本文建议,构建与婚姻制度互补的同居登记制度来规范同居人群,既为异性同居中的弱者提供法律保障,又为变性人和同性恋者这些特殊人群提供宽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年5月、2006年11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年-2006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年的41.50%提高到2007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户迁移,到2008年也仅有115户移出.2005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幽默漫画·医疗@崔镱矾~~  相似文献   
10.
使用了几十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各种教育学教材,对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表述为以下两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但是,这两条规律并没有体现教育学的特点,且不能制约教育活动其他规律作用的发挥,或不能阐释基本的教育活动,故不能成为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教育特点,制约教育其他规律并能阐释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是教育的另一个规律: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