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 ,统治者编安江左 ,在政治上鲜有建树 ,但却都对文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偏爱。各朝君主有的大力提倡 ,奖掖文学创作 ,有的身体力行 ,亲自从事创作及批评活动。其中 ,尤以梁朝萧氏家族的成员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史载 ,梁武帝萧衍在南齐时就与沈约、谢月兆、王融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之士 ,是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 ,名动一时。建立梁朝以后 ,仍乐之不疲 ,“躬制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百二十卷 ,”(1 ) 而且“旁求儒雅 ,诏采异人 ,”“每所御幸 ,辄命群臣赋诗 ,其文善者 ,赐以金帛 ,诣阙庭而献赋颂…  相似文献   
2.
张竹坡认为小说人物的塑造应以“情理”为出发点,须合乎生活逻辑与性格逻辑。在具体的方法上,他强调要在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突显其性格。  相似文献   
3.
殷璠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璠“神来””理想的典型代农。  相似文献   
4.
胡祗遹的诗论中并没有对诗歌艺术的精微探讨,仅立足于功用、政教,虽取镕经意。却缺乏自铸伟辞的独得新见,从诗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价值确属有限。但是如果从文化方面加以观照则会发现,其基于理学起点的诗歌理论中反映了元初理学在北方传播的状貌,也折射出当时文统与道统合而为一的思想趋势;其有关诗之功用的论述则体现了他为民族先进文化在交融中保持继续传承而做出的自觉努力。在元代,类似胡祗通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这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普遍意义,而这恰是容易被仅关注诗学本身的研究者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迺贤诗歌《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都元帅四首》之一讴歌的是元代将领抗击倭寇侵扰浙东城市庆元的英雄事迹。从迺贤的生平、作品结集、诗歌涉及的对象等方面看,其真实性毋庸置疑。这说明元代是中日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倭寇的侵扰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元朝军民奋起抗敌的行动,是中华民族热爱国家、共御外辱的民族共同体生动而具体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苏轼大量有关文艺的论说己深入到了意境论的各个层面。从构思时“空静’’状态下的“身与竹化”,到创作中的“随物赋形”、“传神”。直至欣赏者“眼中无障”的再创造。意境生成的全过程得到了充分而精彩的阐发。其理论价值堪称不朽。  相似文献   
7.
《姜斋诗话》对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见于言外的无穷意味等问题都有深入精微的阐述,集中体现了王夫之的诗歌意境理论。他的诗歌意境论是在合流了传统诗学的“言志”、“缘情”两派之后建构在儒学框架之中的,具有集大成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诗歌意境论的本土性终结。王夫之继往,王国维开来,使意境这一古老诗歌审美范畴至今仍焕发着鲜活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8.
叶燮《原诗》之理论体系,绝非仅体现于其创作论一端,而是以“胸襟”为桉心,统摄了创作论与诗歌发展观两个主要部分。大致为:以盛衰正变、“变能启盛”明“胸襟”之用,以“才、胆、识、力”充之,继而以此“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使之“发宣昭著”,最后存之于“自然之法”。“胸襟”既是扫除“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创作中表现“不可明言之理、事、情”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9.
迺贤诗歌《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都元帅四首》之一讴歌的是元代将领抗击倭寇侵扰浙东城市庆元的英雄事迹.从迺贤的生平、作品结集、诗歌涉及的对象等方面看,其真实性毋庸置疑.这说明元代是中日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倭寇的侵扰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元朝军民奋起抗敌的行动,是中华民族热爱国家、共御外辱的民族共同体生动而具体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三代的《文心雕龙》序跋文。对《文心雕龙》的思想、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角度不同、程度各异的探讨,从中可以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文心雕龙》接受的简要历史线索:以元至正本为界,此前并不为世人所重,此后则影响力不断增强。究其原因,既与古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批评态度有关。也与各时代文学创作的不同面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