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祁芝红  李智 《现代传播》2023,(11):20-30
译介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关键变量,同时也成为观照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在地演进及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应用CiteSpace探测传播学学术研究核心话语的分布状况、构成与衍变,配以重点文献文本分析发现:译介先导是早期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显著特征,译入话语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的主体构成要素。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实践的发展,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话语对象日渐进入“以新换旧”的时代。原创性本土话语正在萌发,但短期内难以从基数庞大的译入话语中凸显,现有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总体上穿梭于引进与融创之间。伴随自主知识生产,话语译介将从以译入为主向译入与译出并举过渡。在未来以译为媒的话语旅行中,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本科翻译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文体翻译意识的重要性,认为培养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文体翻译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文体构成因素为操作对象,通过译前提示(文体特征识别与分析)、译文对比(文体翻译选择与实现)、译后小结(文体翻译知识扩展与意识强化)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就在《语言》(Language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有背景的。此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人们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邓炎昌、刘润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该语言,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所以说,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也就是学习和掌握一种文化。例如,在语言学习中进行的翻译活动,是把一种语言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  相似文献   
4.
从邮政系统、实体书店、出版社直营,到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电商营销;从自媒体背景下个性化、社群化的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营销,到5G背景下以媒体融合为总体特征的跨界营销,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呈现出以“媒介+”为根本逻辑的发展趋向。在流量时代,“媒介+”是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的必然选择。然而,短暂的流量红利过后,以变动不居的媒介技术为支点展开的营销接触点管理往往因陷入本末倒置之逻辑困局而遭遇流量转化之营销瓶颈。只有紧扣少儿读物的两级营销特征,完成产品与媒介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逻辑迭代,开展“产媒相融”,即以少儿读物本身为稳定支点,以“产品+”为根本逻辑,以“媒介+”为延展路径,产品和媒介共与为一,“产品+”和“媒介+”共生互补的接触点管理,才能在积极获取流量红利的同时,顺畅地将流量红利转化为品牌势能,打造出畅销且常销的少儿读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