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中国大学同一化趋势严重,尤其是地方性院校,情况更为严重.对于大学的形象塑造的忽视是其中重要原因.地方本科院校的形象塑造应以养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为旨归;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域化和特色化、长远性为原则;在器物层次、制度行为层次和理念精神层次采取切实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自沉展示了其美学思想的自毁性倾向。这一倾向表现在错位的“天才观”、变异的“崇高观”和误用的“解脱观”上。它源于王国维受时代环境和个体特质的制约而对康德、叔本华美学思想的“改造”和“误解”上。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者和戏剧化叙述者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者和戏剧化叙述者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在如火如茶、千差万别的当代叙事学研究中,如何建构本土叙事学?如何清理中国几千年的叙事思想遗产?这恐怕足国内文艺理论和文学史、文化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建树,像杨义(<中国叙事学>,1997)、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1999)、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2001)等.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和戏剧化叙述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