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程建荣 《考试周刊》2011,(18):164-165
在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目的。课程整合实践是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如何理解课程整合的实践、如何在实践中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实践探索来说极为重要。本文试图从技术维度和教育维度出发,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写好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在小学阶段,写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人们重外语轻母语,鼠标代替用笔,书法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些因素也影响到语文老师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学校开设的写字课让老师变成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的作业课,写字课形同虚设,对学生的写字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从四个方面入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概念,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小学音乐课程向深层次、高水平的艺术课程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把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师范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要先行一步,为适应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一、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智力活动指向或集中…  相似文献   
4.
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基于特殊国情,我国的中师教育形成了超稳定封闭的体制框架,同时进行了百年不懈的师范性追求。正是在体制框架与不懈追求中,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逐渐孕育、凝聚与彰显。对涵容了中师教育特色诸元素的中师教育进行感性描述,其特征表现为:在综合培养价值取向基础上,积淀教师教育专业化;在同质同构教育生态条件下,突出师范教学示范性;在教学模式建构与教学个性追求中,造就教师教学风格化;在教学艺术与课堂人生境界里,孕育两代师表童心化;融入高校系统与强化学科支撑,再造师范教学学术性。  相似文献   
5.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要深入分析困难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生克服困难,这是英语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困难生的形成原因及帮助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课程改革面临供给不足与需求偏差、扶持不够与导向偏颇等现实困境;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把农村课改当成政府引领的社会民生工程,创建适宜农村课改的课程与评价体系,才能破解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时代难题。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农村教师胜任新课改的能力,则是深化农村课程改革的主体条件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