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交往缺失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是主体由相互认识与相互理解走向共同理解的过程 ,互识是交往的基础 ,使交往成为可能 ,共识则是交往的目的 ,使交往变为现实。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是期望理解 (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产生的理解 )与实际理解 (学生达到真实理解 )的统一 ,从而形成共同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交往活动 ,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利用交往实践观来审视课堂教学。交往实践强调的是在交往过程中 ,交往主体之间的平等与自由 ,强调的是主体性 ,如果交往的双方或多方不能以自由、平等、自主、全面发展的主体存在 ,主体—主体…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我们知道课堂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式 ,是师生进行交流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一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 ,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高 ,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却是越来越少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日益消失。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作…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学习思维方式,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混合式学习,解决了传统学习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探讨了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方法,旨在利用社会性软件辅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近些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却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德育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但学校德育自身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些都无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选择怎样的德育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和编制这些内容,对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虚假与真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是其中的基本表现形式,但交往中存在着虚假与真实的区分。虚假的交往至少存在着以下几种样式:形式上的交往,矫揉造作的交往,垄断的交往,独裁的交往。这些交往具有着交往的外貌,但却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智慧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实的交往应体现出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彼此评判、共享智识、讲求实效等一系列特征。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去交往之伪存交往之真,使交往真实化。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时代的变迁引导着人们思想的发展。随着全球化交往社会的临近 ,交往实践观备受关注 ,成为对当代哲学主题转向的积极回应 ,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交往理论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为人们认识其他事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  交往是主体由相互认识与相互理解走向共同理解的过程 ,互识是交往的基础 ,使交往成为可能 ,共识则是交往的目的 ,使交往变为现实。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是期望理解 (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产生的理解 )与实际理解 (学生自己达到的真实理解 )…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师应从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发生转变,旨在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