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在哲学领域'西学'再次'东渐'的浪潮中,希望从过去未被考察(至少是未被重视)过的资源中寻求出路,援'西学'入'马',以'西学'解'马',作为资'马'之鉴,寻求出'新',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重要路径。概而言之,这种'以西学解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种'启蒙主义'式的...  相似文献   
2.
承续启蒙主体性之创造性和推动性原则,在对现代存在异化的批判中,历史唯物主义将未来之历史理解为自由和解放.然而,在由资本规定的当代生存之岌岌可危的深渊中,作为类的死亡将"守护存在"突出为基本的存在论任务.救亡与解放一道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双重主题.救亡主题之纳入,事关历史唯物主义之内在本质及其在当代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种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思想,它只是在归根结蒂的意义上看待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这就为上层建筑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留出了空间。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不排斥和忽视文化建设的意义,而且,为理解文化现象、进行文化建设提供了存在论上的思想基础,避免了文化建设走向观念论的唯心主义路线。正确地理解文化现象,也为我们走出庸俗唯物主义、拓展历史唯物主义、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存在论只能是如何谈论存在。依据如何谈论存在来看,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是本体论,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是现象学,其核心从追问“存在是什么”走向了追问“存在如何存在”。通过实践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将存在论导向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存在论的核心问题从单纯的“存在如何存在”升华为“存在如何存在并且如何去存在”。因此,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中,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存在论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非历史性的自在存在和自在联系当然"存在",但并不是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现实的存在。不同于抽象主义、还原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存在世界的理解普遍地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意识,由此克服了传统哲学在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领域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可以称之为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由此超越了抽象形而上学的问题框架,走向对社会历史具体的存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察斯密特以实践的中介性为基础对“模写说”进行的批判及其在客观的规律性和实践的目的性双重逻辑中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可以发现,由于没有充分领会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存在论视域的基本意义,斯密特对认识论的阐释并没有达到马克思思想的原则高度。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意义,并不在于对近代哲学产生的认识论问题的推进和完美解决,而在于从根本上突破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框架,宣布了此种哲学的解体和终结。  相似文献   
7.
本为认为,不应该简单地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归并为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理论.从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视角,文章对马克思批判理论方法论的总体性、价值立场的阶级性、理论批判的实践性和批判态度的辩证性几个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以期在当代的语境中有效地突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特殊性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9.
绝对的普遍性、绝对的本原性和绝对的本质性是本体概念的三重规定。本体概念是以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形成的观念建构,但却被看成实体意义上的绝对存在。以本体概念为基础的本体论是建立在抽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绝对主义思维方式之上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超越思辨本体论而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当代思想视域。当代思想的本质任务就是扬弃思辨的本体论体系及其思维方式,拒绝绝对主义和独断主义,为弘扬打碎思维禁锢的开放精神奠定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0.
从超越民族国家的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它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具有广泛共识的理念,提供了创造历史的主体性精神,提供了创新性内涵,指明了超越性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