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学会倾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解时,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上都呈现了“请你注意倾听”的字样,然而,整堂课下来,教师却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表达见解和情感的机会,“请你注意倾听”沦为单向的、被动的倾听。在点评时,一位评委反过来问这位教师:“你注意倾听了吗?”我想,这一反问,不仅是对这位教师的质疑,更是对广大教师课堂行为的一种警醒。  相似文献   
3.
4.
尹瑞新 《职业圈》2010,(11):75-76
文章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坚持走新型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差异教学,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的矛盾,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为培养信息社会创造型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学生分层策略,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策略,辅导分层策略,课堂作业分层策略,学习评价分层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学交互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重要元素,是整合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整合教学交互的含义与类型,其交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交互设计的实施,以期对整合课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在一定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Sawrey)。”迁移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新的学习的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系列活动进程,只要有学习活动就会有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快速到来和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现况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种简单思维存在其中。其表象主要有三:一是教学设计技术化。二是教学生成预设化。三是整合实践形式化。整合研究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研究问题的立场与视角,是制约整合研究水平的“思想源泉”。因此,从思维层面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改进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整合的走向。从根本上推动整合研究的发展,对于深入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坚持走新型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