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的自觉意识使这一时期的飞鸟意象出现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特点。战乱不断、国家分裂让这个时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诗人们借飞鸟意象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建安文坛的悲凉感慨,正史年间的沉重哀伤,东晋陶氏平淡宁静下隐藏着的深沉,南北朝寄于山水下的心意,以及鲍照之悲人生无常,庾信之悲身世坎坷。魏晋南北朝的飞鸟似乎也是不幸的,它们须承载着如此多的情感,在那个动荡的天空下沉重飞翔。  相似文献   
2.
诗学汉魏六朝的王阉运,和取法唐宋的同光派诗人交往密切,他们共同创造了晚清诗歌的繁荣;同时诗学观的差异又使晚清的诗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他们的相同点是厚植学养以摹仿古人,不同点是取法汉魏六朝还是唐宋诸贤。  相似文献   
3.
199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元末代表诗人杨维桢的<杨维桢诗集>整理本,用的底本是四部备要本<铁崖诗集三种>,这个底本分类标准不统一,不是整理<杨维桢诗集>的最好底本,用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清初印溪草堂抄本<东维子集>十六卷本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陈宝琛是同光派中福建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清王朝前途无可奈何的哀叹、社会动乱的深切忧虑;他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他对韩愈、王安石两种不同诗歌风格的学习和吸收,由此我们看出陈氏诗歌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牡丹灯记》是《剪灯新话》中的一篇小说,它在日本经历了编译、翻案、改造,形成了日本文坛中举足轻重的"牡丹灯笼"现象,从"牡丹灯笼"现象可以窥探到《牡丹灯记》在日本的流变和本土化历程,以及接受《牡丹灯记》时对作品内容的选择倾向,最终形成了日本幽艳的文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和同光派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出路,同光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诗界革命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异国。前者所创作的诗歌虽有异于前人,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古典的,不能给人以新的惊奇和感受;后者所创作的诗歌,内容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创作出了新奇的效果,但它的形式是旧的。他们的探索都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范当世是同光派早期重要诗人,通过和张裕钊、吴汝伦的学习与交往,他基本接受了桐城派的诗学理论,追求诗歌的独创性、凝练与平易的结合,为此诗人必须积理养气,加强学习,培植自己卓越的胆识和博大的心胸。  相似文献   
8.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文章主要探讨郑孝胥学诗的经历及诗歌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外清内厚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文章主要探讨郑孝胥学诗的经历及诗歌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外清内厚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书法界一般认为《大观帖》优于《淳化阁帖》,且由北宋内府所藏魏晋至隋唐摹本勾勒上石。比对流传于世且收入这两部丛帖的摹本可知,《大观帖》的底本是《淳化阁帖》。它虽然更正了《淳化阁帖》的某些错误,但开本比原帖大,随意变更原帖的行数和字数,出现了行气不贯的弊端,且个别字描摹错误,因此两部丛帖互有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