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董劲 《语文天地》2012,(12):30-31
我曾听过一节精彩的作文课"给记叙文塑身",课上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写人要注意语言简洁,同样写景也要把文笔用在刀刃上。同学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原文跟修改稿相比,瘦了些什么?作者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日前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京剧进校园,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视角,也极有可能走进今年的中考试卷。那么,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中考可以考些什么呢?下面就与同学们一起作一次探究。  相似文献   
3.
走进苏州     
要说中国最旖旎、最婉约、最柔情、最具活力的城市,那一定是苏州。苏州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苏州是东方水城。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记叙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的话,那么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考查便是学生与文本、出题者之间的对话.然而这种对话又与文本学习中的对话不同.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的,是开放性认同解读.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自由地与文本、与作者做最直接的对话,体会文本的内涵.老师也可以从自身的阅历与积累出发,引领学生展开更深层的对话.考场对话则不同,主要是揣摩作者的创作心路,了解创作旨意,体会创作情感,品味文字之美.考场上的"对话"有两次:一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是做题者与文本对话之后,由出卷老师拟出话题的对话,是一种封闭性认同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各地中考中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它需要以理解、分析和综合等为基础,又需要其他知识能力共同参与,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因此,它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三聚氰(qíng)胺(àn)"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中国政府狠下严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决心。关注生活是教育的责任,围绕这样的社会热点,中考会考些什么呢?本文预设了有关题型进行探究,帮助同学们提高应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董劲 《江苏教育》2012,(13):17-19
教学伊始,激情燃烧的岁月1992年夏,怀揣着美好梦想的我回到了我的母校,现在的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中学,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初上讲台,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语文教学,只是热情地将我喜欢的每一篇文章说给孩子们听。我认真揣摩每一篇教材,仔细梳理自己的每一点感受,努力挖掘文  相似文献   
8.
刘云涛  董劲拍 《黑龙江档案》2010,(3):F0002-F0002
6月11日,省档案局在五大连池市召开了全省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省档案局副局长伊爱华主持,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佩常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