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志公新作《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概述了张志公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价值,具体阐明了张志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工具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文的基本型,是人们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所形成的“序论、本论、结论”这种“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任何学术论文,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密合的系统整体.要把这三部分写好并不那么容易,对初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要写好这三部分,其间既有三部分之间的有机内在联系的问题,又有三者各自独立的内容、功能及格式的问题;处理好这两方面的矛盾,才能使整篇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功能,渐臻佳境.这里先就“序论”部分(又称前言、引言、引论、绪论等)的类型及技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张志公提出“语文教学科学化”问题的历史功绩 “语文教学科学化”主张的提出及理论的建构,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但是由张志公先生提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张先生睿智、学识、视野、方法、人品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有关训练问题的论争,提出了“科学训练”的概念,并就“科学训练”的基本含义、学理依据和策略原则,结合当前的训练中的弊病,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认为新课程不应该“淡化”训练,而应该“优化”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当前其它国家的母语教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说明"语文工具论"是全世界的共识.语文课的性质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问题,方向错,就一切都错;但方向对了并不一定一切都对.把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咎于"语文工具论"是肤浅的,是对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缺乏认识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广告标题是广告的核心与主干.一个完整的广告,包括标题、口号、正文、商标、图画五部分.广告决策者,常根据广告的媒体以及经费的承受能力,对于广告篇幅的长短与内容的繁简,作出决择,而标题以外的其余部分都可以被精简,唯有标题无论采用什么媒体,都是不能被省略的.标题之所以在广告中具有如此不可或缺的地位,就在于标题具有下述不可替代的功能:它直接诉诸消费者,起着引导商品选择、诱发阅读兴趣、激发购买欲望,最后促成消费行为的作用.有人认为:“广告效果的75%取决于标题的力量”.因此,研究广告标题的撰制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一、角度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认识、掌握与运用角度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和理解具有方法论意义。角度是实施文本整体性阅读、理解和阐释的重要方式,是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建构理论的重要一步;发现和掌握角度是认识方法的一种突破,是获得理论创新的关键。可以说,创造性的阅读和独特的体验常常源于独特角度的发现。1.角度是拓展文本理解与阐释的中介。角度,作为阅读的出发点、分析的切入点,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的中介;角度又是综合的起点,主体并不直接接触文本的整体,而总是从部分开始,从一点切入。整体性阅读,离开了部分,离开了角度,…  相似文献   
10.
文学即人学。从文学形象的本质来看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艺术揭示与形象概括。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 ,把文学创作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 ,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 ,换句话说 ,文学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自身更多的意蕴。这些作品的深层意义 ,作家没有直接说出 ,而且是越隐蔽越好。这就要读者深入其中 ,加以体会揣摩 ,揭示其意蕴。从文学教育的功能来看 ,黑格尔说得好 ,“文艺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