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才能实现“整合”效果的最优化。1.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参与者、指导者、引领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求与课程(或学科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教师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课例展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整合的状况与我们期望的目标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不少教师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误区。  相似文献   
4.
蒋华程 《山东教育》2010,(12):52-52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学习某种软件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要用到很多实例让学生来练习。这些尚未完成,有待学生加工、创作的实例,我们把它称为“半成品”。半成品,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完成教学目标.用好“半成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育Blog: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舞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学里,教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工具,他的使命就是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教师的价值没有一种直接的呈现方式,它就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反映的,而不能通过自身的价值来展现成功,不能在教育过程中享受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文件传输和共享。Windows的“共享文件夹”功能单一且不安全,利用Serv-U这一FTP软件的多权限特性,架设ftp服务器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文件传输和共享。Windows的“共享文件夹”功能单一且不安全,利用Sen-u这-FTP软件的多权限特性,架设ftp服务器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烂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导入作为项教学艺术,它是教学环节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标志,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10.
以新课程为基础来重新审视课堂,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