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动态助词"着"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总之,动词形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们在未成为形尾以前,经历过一些什么发展过程,是值得我们深切注意的。”王力先生把“了”和“着”称为“形尾”,我们把它们称为“动态助词”。在现代汉语的北方话中。“了”是表示动词的完成貌的,“着”是表示动词的持续貌和进行貌的。文章所要讨论的是“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他们今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注意博士论文的撰写而忽视了全面的基础训练,那是舍本逐末。博士生的学习和培养,面要广一点,眼界要开阔一点。本文根据通过作者对汉语史博士生的培养的体会说明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集体完成的"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荣获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本届59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一门人文学科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吴世英(下称吴):您是哪一年进入北大学习,哪一年毕业的?大学教育对您后来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蒋绍愚(下称蒋):我1957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2年毕业.在校学习期间,我们的课程大部分是北大中文系的名师教的.如古代汉语是王力先生教的,现代汉语是朱德熙先生教的,语言学理论课是高名凯先生教的,方言是袁家骅先生教的,古代文学是林庚先生教的,现代文学是王瑶先生教的.这些先生个性不同,讲课的风格不同,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们讲课博大精深的内容,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6.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集体完成的“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荣获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本届59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一门人文学科的课程。由5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给予本课程很高的评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为背景,积50年光阴和三代著名学者之努力,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萎缩的大环…  相似文献   
7.
怎样培养汉语语言学的优秀人才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 ,语言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到了。在中国 ,语言学研究的主体是汉语语言学研究。汉语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悠久历史和复杂方言 ,汉语语言学的研究理应为世界语言学的研究作出贡献。某些重点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汉语语言学博士的任务 ,这是培养汉语语言学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把汉语语言学的博士培养好?下面我想谈一点个人的想法。在21世纪 ,各个学科都在向纵深发展 ,同时 ,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在不断加强。这两者不是矛盾的 ,而是统一的。因此 ,汉语语言学的优秀…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五味的名称,上古是“甘、苦、辛、成、酸”,后来变成了“甜、苦、辣、成、酸”。除了“咸”古今义没有变化,没有引申义外,其他4个词的引申义古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