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产品供过于求,表示我国农业已经跨越“粮食短缺”转折点,向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入世意味着我国农业正向国际化转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又一新机遇。入世后,我国的农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转折和向国际化转折两个阶段的历史跨越需要同步完成.难度加大,同时机遇也增大。因此,我们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推动我国农业对外贸易扩大.促进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逐年相对缩小,但历史累计的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仍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现期市场呈现出结构通货膨胀现象。只有合理的协调的利用财政、货币与外贸政策新组合,才能既抑制短期通货膨胀,又克服长期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从而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与就业增加。  相似文献   
3.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抑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而市场需求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不足。因此解决我国就业难题还需要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力是有潜力的这个角度出发,从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方面去寻找就业出路。因此,在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实行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实行兼顾先富与共富原则,在高收入阶层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使低收入阶层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兼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劳动者收入也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科学的选择这种收入双增长的格局,是保证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实现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只有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新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现,是发展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理论是对资本理论的创新;人力资本具有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本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路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人力资本积累会导致收入分配平等趋势。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平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克服社会公平与增长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公平。实行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新选择,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