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882篇
科学研究   20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在众多要求中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求职、从事行业工作必备的条件。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专业学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与目的性,在为中职生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教育赋予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智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努力地传播音乐文化,而且要注意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发展学生身体、终身锻炼意识、运动能力、社会适应性为首要任务。尤其民族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民族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功用及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何为“歧义”?歧义即同一语言符号系列有不同的含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句子在意义上可能出现两种或多种解释,这是因为英语本身具有模糊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歧义现象(Ambiguity)。了解歧义现象,可以使我们根据上下文或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和理解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网路的时代,利曼(Peter Lyman)指出:围绕网际网路主要的议题有三:资讯高速公路、虚拟社区和数位图书馆.图书馆和网示网路已不可分割,有人说网际网路就是图书馆.鉴于电脑及网路等资讯科技对资讯使用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近年来各国莫不重新探讨公共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  相似文献   
7.
8.
9.
问题的提出 1988年9月,我参加了虹口区德育办公室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办的心理卫生学习班。前后学习了一年多,在学习的同时,还到虹口区青少年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0.
覃明路 《体育科技》2004,25(3):87-89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2 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育正在向健康教育转轨。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健康与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从而实施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璀璨的瑰宝 ,具有光辉而悠久的历史。因而高校民族体育教学应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有利的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培养民族体育的专门人才 ,将我国这块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是高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在高校建立教学、训练、竞赛的网络系统 ,以促进高校民族体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