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可贵素质之一,是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做一个有作为、有成就的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平时自身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教育,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具备够用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人才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大学中的法律知识学习途径除了"两课"中关于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的内容外,只有通过自学的方式取得。如果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与工程任务课程化融合,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法制意识,而且实际应用程度会更高,对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对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缺陷,结合我国现有的反家庭暴力现状,提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对策,主要从制定专门法律、起诉权归属、保护制度、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相互联系的两项工作。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评价的实践,将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内涵进行透彻分析..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及评价体系的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时段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活动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新闻采访工作比一般的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新闻记者更要重视采访中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主要保障,但在理论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改革,始终以"按五种能力"的标准,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学院以"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第三学期"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支撑,以生产任务课程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核心,以"项目作业"教学法为推动,以ISO9000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法学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法学评价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各种教学评价模式的分析,得出网络评价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学教育中的运用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向更合理和科学化迈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STEAM教育以跨界融合为核心思想,着重培养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真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二者在目标层面上是一致的。基于STEAM教育跨界融合的视角,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构建由普及激发阶段、孵化选拔阶段、实践培育阶段组成的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由教育平台、孵化平台、实践平台组成的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进一步提出了三阶段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将STEAM理念的跨界融合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