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辛格尔顿·利普利(1738~1815)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画家。科普利本是一位美国人,他在美国生活时,其绘画作品以率真和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见长。科普利到英国后,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他所画的人物变得典雅和理想化。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典型的“君子之儒”,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化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产儿,《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和赞颂.是对我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揭示和赞颂.也是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揭示和礼赞。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建安文学生命忧虑的成因、内涵及消弥之法,指出其与《古诗十九首》及正始文学的差异,并肯定了这是建安文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晋宋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他们的山水诗中所表现出来尚真的审美追求与“山水 玄言”的结构模式等特点,探究道家思想对晋宋山水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窗前两妇人》是17世纪两班牙艺术大师巴托洛梅·爱斯特万·牟利罗的代表作,从这幅画中我们能充分领略到他的绘画天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齐梁宫体诗表现出的女性观概括为“赏玩”二字并寻绎出其在文学发展进程中之意义,试图据此为齐梁宫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新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花园是元明以来在戏曲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场所。本文主要从叙事空间背景的设置、意境的营造及塑造人物、烘托主题等四个方面探讨该意象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叙事诗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多为第一人称及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也有不少作品根据情节设置的需要转换视角,不同的叙事角度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代诗歌具备独特的审美意境。其题材的广阔,描写现实生活的具体而深入,体现了诗歌视野之宏大;其中表现出来的征服世界的民族自豪感与摆脱生命短促的悲哀以及尽可能地掌握自我人生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诗歌气魄之宏大;其运用宏大的事物与时空概念,让情感在无限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抒发的惯用手法,使诗歌意境变得宏大。汉代诗歌的上述特征,使其具备了宏大之美。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司马相如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两汉赋作家中,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其大赋甚至成为汉大赋创作的范式,故研究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特点,对研究汉赋乃至整个汉代文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