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的基础,本身在工程技术中也有直接的应用,是同学们在工科高等学校中接触到的第一门与工程实际有关的课程。因此,学好这门课程是很重要的。 理论力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本文对如何学习静力学和运动学两部分内容作一辅导。下一期将对如何学习动力学内容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2.
理论力学课程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即将进入总复习以迎接期末考试。怎样搞好总复习,以巩固学习成果,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这是每个同学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完理论力学这门课程,应该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系统的复习,以求对这门课程能从总体上掌握它的理论系统和解题方法,求得比较深入理解。为了帮助同学把课程内容系统化,下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内容第一部分.静力学1.力有哪些基本性质?2.工程上有哪些常见的约束?其约束反力的方向如何?怎样画出正确的受力图?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什么?什么是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4.什么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平面力偶有哪些性质?5.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什么?什么是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相似文献   
4.
动力学是理论力学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动力学建立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例如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等。学习动力学首先应对动力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然后学习每一部分的理论及其应用,才能做动既深入又系统。 动力学的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类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建立物体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动力学普遍定理的方法、动静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计划,八二级理工科机械类和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普通物理的力学部分之后将学习“理论力学”。经过七九、八○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综合各地的意见,我们对八二级理论力学的教学作了一些新的安排。为了帮助电大师生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进一步搞好教学改革,本文拟向电大师生介绍这些新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第十七章.虚位移原理一、内容小结虚位移原理是静力学的普遍原理,它给出了质点系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1.约束及其分类(1)约束的定义限制质点系位置和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2)约束的分类限制质点系位置的约束称为几何约束,限制质点系速度的约束称为运动约束。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t的约束称为定常约束,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的约束称为非定常约束。  相似文献   
7.
理论力学这门课程即将结束,不久就要进行考试。如何做好总复习以迎接考试.这是广大电大同学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掌握好课程的基本要求和重点理论力学的基本要求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它也是这次考试的要求。同学们学完理论力学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概念题(共40分,每题8分)1.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皆为m的质点,始终受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其初始速度分另为作(?)、(?)、(?),且v_(01)=v_(02)=v_(03)。试问这三种情况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是否相同?质点的运动方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是否相同?指出下述答案中哪个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条件是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的三个主要问题。由于力系的平衡条件是由力系简化的结果直接导出的,因此力系的简化又是三个问题中的中心问题。学习静力学必须掌握好力系的简化理论,下面着重讨论平面力系简化的问题。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以及平面一般力系。在这些力系中,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是两个基本力系,因为其它的力系最终都可简化为这两个力系,所以在研究力系的简化时应当首先研究这两个力系。  相似文献   
10.
二.动力学普遍定理 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是解动力学问题的又一种方法。动力学普遍定理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点,需要深入掌握。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可以不必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积分。求出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便可求出物体某瞬时的运动特征量。学习这些定理,一方面要对定理所涉及的那些物理量(如动量、冲量、动量矩、功、动能等)的物理意义及计算熟练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