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发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它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相比,更多地尊重了学生;与启发式教学相比则更强调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地起到了一个点拨者、引路者的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较好的激发。然而,“发现教育”是不是只有学生的发现呢?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是不是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发现呢?这种发现的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教学预设《我与地坛》一文,作者史铁生以个人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一曲对地坛和母亲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2.
从课堂看教学观念 主持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摩一堂公开课,对于认真思考着的教师来说,关注的肯定不仅仅是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我们先就“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折射出的参赛教师的教学观念,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谢澹:我听了高中组的16节课,这些课突出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努力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开始有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虽然有些尝试并不十分成功,但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可贵的;关注诵读,传统教学方法回归课堂;关注精神,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3.
文章各有其妙,有些以文采见长,有的以思想出色。文化随笔无疑是二者兼备,而尤以思想知性为重。可以说,文化随笔的灵魂便是作者看问题的眼光,而这眼光多须要质疑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此言甚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选文中,美学家朱光潜对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各有其妙.有些以文采见长.有的以思想出色。文化随笔无疑是二者兼备.而尤以思想知性为重。可以说,文化随笔的灵魂便是作者看问题的眼光.而这眼光多须要质疑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此言甚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选文中.美学家朱光潜对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一个足以让后人仰视的时代。她以开阔的胸襟、非凡的精神、温存的笑意构成了一个开放帝国无限美丽的星空。不仅是诗歌,几乎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都留下了唐人深刻的足迹。这些足迹不因岁月而湮没无闻,不因流光而容颜变迁。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虽然作者不同,内容各异,可是它们无疑都是绚烂天空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想想看,这个时代正是有了韩愈这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一个足以让后人仰视的时代。她以开阔的胸襟、非凡的精神、温存的笑意构成了一个开放帝国无限美丽的星空、不仅是诗歌,几乎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都留下了唐人深刻的足迹.这些足迹不因岁月而湮没无闻,不因流光而容颜变迁。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虽然作者不同.内容各异.可是它们无疑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多数小说阅读文本中,似乎都约定俗成地存在着一个主角.主角往往承担着构成主要情节,凸显小说主题,表现人物形象,体现作者风格等重要任务,于是阅读教学的全部任务几乎都是围绕这个主角展开的,主角成为教参的主要被叙述者和课堂的主要被解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直是比较难教的课文,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文字之难。《兰亭集序》是文言文,而且是非叙事性文言文,表达上又有诗化倾向,造成学生阅读困难;二、文章之难。《兰亭集序》是五十多岁的王羲之谈生死、悟人生之美文,其思想与十七八岁的少年学子有着相当的距离,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三、文学之难。文学贵在引人共鸣,但是"时间迫促""人  相似文献   
9.
谢澹 《语文学习》2010,(2):59-62
在众多学生中,范琳瑶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从两年前第一次结识于课堂,她的文字就屡屡给我惊喜。2009年夏天,她以高考语文136分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但是至今,我在课堂上总还有这样的错觉,仿佛这个可爱娇憨的女孩子依然在靠窗的位置上朝我心领神会地微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