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主动学习: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③主动学习策略的实施:课前,创设最佳学习状态;课中,激发学生情感,精心设计活动,把活动带进课堂;课后,鼓励学生写“成长本”,把课堂带回家.  相似文献   

2.
肖蔷 《江苏教育》2007,(6):60-60
一、清晰“观摩课”和“竞赛课”的概念。 我们知道,如今各种形式的展示课往往名目繁多,但我个人认为,从其目的看,似乎多是以“组织观摩,推广经验”为主要目的的“观摩课”,它以学校或地区为参赛单位和获奖单位;以“通过参赛,发现新人”为由头的“竞赛课”,它以学校或地区选送的个人为参赛单位。这两种形式的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联系是两种课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了某学校或某地区的课改水平,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有区别是“观摩课”既看赛前的准备,也看课堂即时的发挥(但更多地还是看赛前的准备),集体的智慧体现得充分一些;  相似文献   

3.
音乐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看到了很多以体现“关注音乐,以音乐为本”的优质公开课。而笔者认为公开课是相胪常态课”而言的,只是一个教学“特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音乐课,要明确它的主体是谁?其本质都是体现授课教师对先进教学观念的课堂贯彻,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之美,用什么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等。  相似文献   

4.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企盼的,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笔者只想从教学反思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构成“好课堂”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最终保证“好课堂”的构建成功,就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以达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和教师们一起观课议课,有很多教师问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好课)是什么样子。我说从状态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果看,理想课堂是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生存本领、生活智慧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还要关注在合作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不能摆脱了“主宰者”.又成了“旁观者”。教师恰当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当起到以下几个作用;①帮助学生确定目标;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实的问题;③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经验和新知识问的关联;④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⑤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下面以“年、月、日”这节课为例。浅谈个人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听到同行们感叹:课前已经非常认真地研读了课标与教材,并写好了课堂教学设计,然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也曾听过这样的课例。课例1:某教师执教《范进中举》的教学预案是:导入→布置预习→提问交流:小说里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结合文本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等。文面上看,这个课堂设计抓住小说特点,以人物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与文本、与学生的对话等,是个挺好的设计。可是因为课文较长,而预习的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文本,对提问感到有些茫然,因此“交流”不起来,课堂显得沉闷。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而台下的学生却反应漠然。这种现象在一些专业课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令人担忧。职中专业课的确难上,溯其原由:从接受主体看,职中生源素质总体偏低,缺乏自我完善能力;从教学客体看,专业课教材内容枯燥,容量较大,而且在编排上连贯性不强。虽然如此,这种格局并非不能改变。笔者认为,上好专业课的关键在于激活课堂气氛。沉闷的、死板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入“角色”,注意力涣散;教师多采用快速灌输、全盘托出的教法,学生被…  相似文献   

9.
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公开课,它最大的特征来源于它的示范性,这是它与常态教学的本质区别。在公开课的课堂上,信息传递对象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此,常态课就好比教师的“自留地”,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情况下,想怎么“掘”就怎么“掘”;而公开课则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别人怎样去做,它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教改时,发生在课堂中的理念碰撞同样激起我们教师的思考与行动。现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一课的教学实践,阐述我们教改行动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评价只重形式、重结果,导致教师备课流于形式,脱离教学实际,形成种种不良倾向。新课标指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即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对策、指导思想。一、“X+1+Y”备课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及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备课时除了考虑到整体性外,更应注重“个性行为”,即“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可在课前备案,而“学生学习行为”只能…  相似文献   

12.
所谓“深度会课”就是基于生本的会课,其关注点不是彰显教师“眩目”的才华和“驾驭”课堂现场的技巧从而获得一个“大奖”,而是因为对学生个性学习的关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呵护,从而修炼教师的内功.通过对关键事件进行研讨,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实践品性.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不再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对预设情境的再现;教师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课“六步四字”教学结构王宝杰实验课教学的教学结构可以概括为“六步四字”,六步是:课题→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探究;四字是:看、想、做、说。“看”,即观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要求,事先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中语会第三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的15位教师的参赛课,从点上纵面展示了语文教改的成果。我有幸观摩了本组大赛的全部课程,获益匪浅,感触良多。平等互动共享互补参赛的选手来自祖国各地,课型不同,风格各异,但所有课堂无不充分体现了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参与者的位置上,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商讨。话筒始终传递在学生手中,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他们每设计一个问题,都充分关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8.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19.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课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的准备与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必须改变教学设计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教的策略,并变设计“教案”为设计“学案”,以进行多元目标指向的主导线索设计:变关注设计的路径为关注目标的达成;用“情境”帮助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采用“主体取向式评价”来控制课堂进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