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伦理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现行的几种主要外国文学史教材都谈到了外国文学教学所具有的伦理教育意义,但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一方面的内容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那么和我国本土文学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学比较起来,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伦理教育意义上的启示呢?我想至少有两点值得重视。第一,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表现了人性的“深”,表现了人与世界(自然、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极端复杂的关系,尤其突出了其中对立、冲突和悲剧性的一面,以一种更为细腻、尖锐的方式处理了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因而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伦理敏…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记文学并非源自基督教文化,但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传记的发展和自身传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基督教经典文献是西方古典传记的重要成就之一,也蕴含着丰富的、将在后世充分展开的传记传统。“圣徒传记”是中世纪西方传记文学的最主要形式。在西方传记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督教文化是重要的推动力,并为传记解释提供灵感。借助基督教神学解释学视野,某些传记理论问题的结构和层次也能够得到更清楚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变形记》的含混迫使读者对格里高尔所变成的东西与变成了格里高尔的东西进行猜测和联想。作为“变形前记”,《乡村婚礼的筹备》中的“甲虫想象”为理解格里高尔的变形逻辑提供了参照。自我灵魂想象性地从躯壳分离出来逃避身体性生育的烦恼,所呈现的恰是灵魂自身及其与身体之间唯有神学可以解释的困局。作为“变形后记”,《乡村医生》的“乡村婚礼”是这一困局的复现。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与传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威廉·舒尔兹博士(WilliamToddSchultz)介绍了弗洛伊德对西方现代传记与自传多方面的影响,涉及到许多传记理论热点问题,比如精神分析与传记的关系、传记的自传性、后现代的自我观念以及理论的自传性等问题,颇值得一读。这篇短文最早出现在《传记写作百科全书》(MargarettaJollyed.,TheEncyclopediaofLifeWriting,FitzroyDearbornPublishers,London,Chicago2001)。原题为:"FreudandLifeWriting"。译自舒尔兹的个人网站:http://www.psychobiography.com/articles/freud.html。威廉·舒尔兹,心理学博士,男,现为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PacificUniversity)心理学系副教授,是当代非常活跃的心理传记家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精英教育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应试教育和重点校、重点班为代表的精英教育模式不仅遭到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也引发了教育界内部的热烈讨论。人们不禁要问,精英教育究竟怎么了?精英教育思想是如何误导基础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传记的伦理功能是传记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记家认为,传记应该对人们的道德产生某种好的影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多元化与新的传记形式的发展,一方面,现代传记的伦理功能呈现淡化趋势;另一方面,现代传记尤其是应用精神分析方法写作的传记进而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传记家能否选择活着的人作为传主,传记家能不能采用涉及传主隐秘的和有损传主在公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的材料,传记家应该持有怎样的传记动机,传记家应该怎样对待死者的意愿等问题,成为当代关于传记伦理论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的相关评述及梦记录为读懂《乡村医生》提供了线索,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可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理解这一作品的重要参照,《乡村医生》的若干场景可以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找到来源并得到解释,而这一作品反过来也可以看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戏仿;语言学一精神分析的分析还可以切入到作品的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主义式的整合,呈现作品生成的机制;以文学、哲学和宗教传统为参照,作比较研究与寓意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一作品深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过客》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思想意蕴方面,都受到了尼采的作品《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及一些诗作的影响。在创作心态上,二人也有相似之处,他们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存在良知之呼唤”的追击,都表现了以“无”为中心、为价值信仰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主体和欲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包含着两个悖论性的问题:“主体”和“欲望”。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说,发展并“哲学化”了其中的主体问题,同时也使其中的悖论更为突出;德鲁兹等则提出了“反俄狄浦斯”的口号,以“精神分裂主体”的“欲望”来对抗资本主义对无意识领域的扩张。但这终究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10.
主要出于道德方面的顾虑,性问题长期以来不为传记家所重视。20世纪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相关实践以及人类生活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传记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方面,现代传记家从"性"这一独特的角度讲述了更为生动的人生故事,传达了更为复杂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传记家在处理关于传主的性问题时也要更加谨慎,恪守相应的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