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林晓 《现代语文》2009,(10):128-131
本文着眼于汉语称谓系统中一个很常用的称谓格式“老+姓”,分析了它的来源及历时流变、语义色彩分布和语用条件,并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同时,引入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来探究这一称谓格式,认为这一格式是表示“同等关系”的称谓,这决定了它的语用特点;在教学中应当讲清楚称谓格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条件,增强留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称谓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2.
赵林晓  杨荣祥  吴福祥 《中国语文》2016,(4):415-425,510,511
近代汉语"VOV得C"重动句产生于宋代,它并非为了替代某种句式才产生,而是有着独立的来源和发展路径。该句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型的来源与产生时代、产生途径、后续发展都有所不同。其来源结构主要有话题结构、连动式、纵予复句和"要/欲VO+V得C"等,其产生是跨小句语法化的结果。明清时期随着该句式发展成熟,"VO"大都由复合词充当,句式的语法化程度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他不得不用“介词省略说”来解释,他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分析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词这一概念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价值。然而马氏注意到的这种语法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注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语法研究批判并发展了马氏的观点,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作了更好的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