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赵炎峰 《天中学刊》2007,22(3):116-118
孔子的精神和谐思想有三个层面:一是“礼自外作”,用外在的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二是引“仁”入礼,给人们行礼的过程注入感情因素,从而把礼内化为富有感情和自觉性的“仁”;三是人道主义,把包含“仁”的礼推向社会付诸实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整个过程中心理原则和精神因素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道是儒学一以贯之的思想要义。笔者立足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代背景,通过论述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涵,挖掘、整理其现代理论价值,为解决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传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