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入新课。 老师手中握着一种植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好,老师根据它的特点编写了一条谜语:“兄弟六、七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谁能猜出是什么植物?(大蒜。)真聪明,猜对了。 [评:教师利用自编谜语做导言,很符合低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为本课点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察就没有思维,更谈不上感知事物的属性。而观察能力的提高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注重从小学低年做起。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精心准备观察材料 没有观察材料,就无法进行观察活动。空口说教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观察材料的多少、优劣又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所以课前应精心准备观察材料。 1.教师准备材料。有些观察材料学生无法准备,所以老师一定按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梁书新  郑桂兰 《师道》2021,(4):20-21
春节前,关于本地一重点高中举办“公益学堂”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其事件大体经过是这样的:临近期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突然下发了一则紧急通知,内容是要求XX中学举办“公益学堂”活动,共计招生两个班,人数为100人,对象为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同时将录取人数和学生的测试成绩纳入对初中学校的考核。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我们海城有山、有水、有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自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山区有果园,平原有田地,沿河有鱼池,使农村的每一所小学都实现了“班均一亩田”的实验基地建设目标。 优越的自然条件,并不等于教学成果。为了搞好自然教学,在完成对儿童科学知识启蒙教育的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学什么用什么,将书本上学到的  相似文献   
5.
此课属于观察实验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使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磨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具有引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土壤的种类》□海城市西柳镇中心小学王艳燕本课在小学自然学科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在低年级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砂和粘土的性质,到了中年级要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种类,这也为高年级学习《土壤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节课在本册教材中又是继...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课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的教学。它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当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自然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面积提高小学自然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是一门充满理性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模仿,数学课堂成了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成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日渐流失,五彩的童年生命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变得黯然。这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新课程要求我们脱去数学教学僵硬的外衣,还数学课堂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充满生活气息,怎样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潜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布卢姆认为: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学好。他研究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创立了“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实施目标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训练学生动手技能的课,如《种大蒜》、《种花》、《各种各样的种子》、《叶画》、《不倒翁》、《土电话》、《纸风车》、《捆支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交待任务,做好准备——教给方法,示范引路——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师生总结,释疑解惑——反复实践,形成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的认识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