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所谓“归因”,一言以蔽之,即“对自己和他人做过的事件的结果和外部行为的可察觉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美国当代著名归因理论家韦纳(B·Wein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研究,于1971年提出了成败归因的模式。他认为,一们一般把成败行为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或作业)难度和机遇四种因素。前二者属内部因素,后二者则属外部因素;能力与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机遇则为不稳定因素;上述因素还可以区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这三种成分(部位×稳定性×控制性)搭配可构成八种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 ,语文教育领域有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 ,涌现了一大批像丁有宽这类极富教改创造性的特级教师 ;另一方面 ,就效果而言 ,语文教学招致教育领域内外的批评也最多。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新知识能力观 ,重新探讨、评价丁有宽的教改经验 ,得出带有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以便广大教师学习和掌握特级教师的经验 ,从而有益于当前语文教改。一、知识能力观的新发展传统心理学研究能力 ,但不研究知识。我国教育学理论按哲学认识论理解知识 ,并笼统地说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能力发展以掌握知识为条件 ,但掌握知识不等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省级重点小学的“个性发展教育”实验方案为引子,探讨“素质教育”与“个性心理结构”理论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结论:“个性心理结构”理论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要建立一个较科学、合理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就要重视“价值”研究.因为它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同时,笔者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以期引起讨论、争鸣,以利科学、合理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与心理学邻近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对“价值”问题益发重视。如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指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三个中心概念,那就是自我、价值和态度。”异军突起的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生活目的、价值在个性(或称人格)心理中的地位,代表人物马斯洛(A·H·Maslow)把“存在价值”(Being—Values)与“成长需要”(Metaneeds)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归因理论”对高师学生专业思想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归因的一般特点及其规律,如:对做教师抱“成功”态度的学生倾向于内部归因,“失败”的学生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显著差异,“中性”的学生则倾向于外部归因,并且查明了学生中较为重要、有代表性的归因种类,为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