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佳颖  金铠 《海外英语》2020,(7):120-121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典故的广泛运用是唐代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翻译质量决定了原诗意境能否成功再现.该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从直译、意译、增译、改译四个方面阐述唐代诗歌的典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杰出的文学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悲剧性结局在于他的理想之梦与物欲世界的激烈碰撞所致。然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献身精神却不会,也不应受到时代与地域的限制。这一道德寓意赋予《了不起的盖茨比》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多年来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词汇在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人群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侯易的词汇衔接理论为基础,试图对比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论文摘要中的词汇重复分布情况。本文选取了本族语与非本族语研究生的英语论文摘要各十五篇,分析了这些语篇的词汇重复模式、词汇联结网络、句子对之间的联结关系,以及词汇连接与句子联结被一起用来建立词汇重复模式的原理等。研究表明,本族语论文摘要倾向使用复杂词汇重复,而非本族语论文摘要倾向使用简单词汇重复(更接近于汉语)。语料中的词汇重复模式在组织和理解学位论文摘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注重语篇中的词汇模式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二语学术写作应该提高学习者对重要词汇的感悟力,鼓励他们分析语言并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4.
5.
衔接作为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而在词汇衔接领域成果最为突出者当属侯易。然而,国内外学者对衔接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词汇衔接,却相对描述较少。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以侯易关于词汇衔接的发展为框架,对比了讲演类语篇与其他类型语篇的词汇衔接,探讨前者是如何通过词汇衔接模式拓展主题的。本研究把词汇衔接手段划分为九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类似九九乘法表的重复矩阵,然后又用衔接数目代替矩阵内的具体词汇,并以此建立各句之间的联结网络。通过这些复杂的网络关系,我们可以区别出语篇内与中心主题有关的中心句和与中心主题关系不大的边缘句,从而根据中心句把握语篇的概要。  相似文献   
6.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关系非常复杂,对英汉对应语篇建立词汇矩阵图以体现词汇的衔接模式是可能的.它充分显示了词汇衔接对语篇连贯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这些复杂的网络关系,我们既可以观察相邻句对间的词汇衔接模式,又可以观察非相邻句对间的衔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区别出双语语篇在词汇衔接方面的异同之处,从而为二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英文诗歌也伴其优美的译文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读者的喜爱。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作为理论基础,选用托马斯·纳什的著名诗作《春》为语料,从音美、意美、形美的角度赏析原诗以及对比研究两个中译本。研究发现,相对于郭沫若的译文,李云启的译文更为成功,其成功之处在于遵循了“三美”的翻译原则,即遵循了押韵和节奏的“音美”,遵循了意义、意象、意境的“意美”,遵循了风格、诗行长短的“形美”,非常巧妙地展示了原诗的风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