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为什么中学写作教学会成为一个难题?为什么诸多写作教学改革成效不大?为什么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无法被广泛推行?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课标的缺陷,教材的空洞,急功近利的应试取向,边缘化的课程地位,写作价值的偏颇,  相似文献   
2.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教学以认知学习为主要方法,把语文课当作了知识传授课,试图用狭隘的机械训练发展学生能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弊端便是过分注重教师的理性分析。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剥夺,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力受到了严重扼制。面对当前困境,我们倡导“体验性阅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审视“伪文化”——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又一种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起风落间都诠释着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奇妙。它们是渺小的一点朱砂,但却折射了整个大自然的完美与感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日出让一代圣人为之臣服,仅是那一抹红色的悸动,仅是那一山绿色的清风,一个流芳百世的“儒”字便刻在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里,难以磨灭。苏轼看见了赤壁,驾一叶扁舟,饮一壶美酒,抒一腔愁绪,悟一生真谛。只是山间清风,江上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豪气。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多半条银河引入心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浪漫的情怀。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  相似文献   
5.
钱林波 《语文知识》2000,(12):52-57
古代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文化的承传都不可或缺。尤其是一些名篇,经过历史批沙沥金的淘洗选择,都成了语言的典范。但正是一些辞格的运用,我们如不能准确把握,往往反而成了理解上的障碍。本文拟就中学古诗中某些常见辞格,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