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等。其中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逊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这五条教学原则,至今对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回顾最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逐渐走向全球化。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动向,积极响应国际组织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也形成了一种以追随国际教育思潮来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模式。黄志成先生的新著《全纳教育》,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研究理论与实践,以广阔的视角、现实的态度诠释新的教育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的《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及程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就是以某种程度和类型的语文知识为标志、工具和对象,站在语文教育的立场选择与组织知识,呈现与传授知识,运用与探究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素质?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和我国语文教师知识的实际情况,从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斯腾豪斯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进一步拓展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并且把这一观点引入到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大草坪     
每个人将来做什么和在哪里生活,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命运在左右着。2011年,不经意间就告别了故土,我来到了现在的大学,依然当着教师的教师。其实无论在哪里工作,就如选择了做牛就要耕田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只身在外,多少会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为了排遣莫名的愁思,我常去学校的大草坪。大草坪位于校园的东边,约15000平方  相似文献   
8.
王敏  阳利平 《文教资料》2012,(11):53-54
隐性知识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知识,它更多的是指体验、直觉、动作和心智技能,表现为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和判断力。它的形成与个体经验有密切关系,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并对显性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有定向作用、对个体活动有指导作用的知识、经验、技能。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一线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隐性知识进行教学、如何将学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就此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文论对当前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载道”“言志”与“应世”的写作目的观,使其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言志”“抒情”比“载道”更可贵,也与真实的社会需要相结合。二是“言之有物”的写作内容观,使其形成说理等三大写作内容和独特的写作理论。三是“文质兼美”“偏重文采”的写作评价观,使其依然把“语言有文采”作为重要的衡文指标,并且保持了语言表达与特定文体相适应。四是文体多样化,但有“泛文艺化”的倾向,使其文体界限不明晰,但也可推进创意写作教学。五是“文如其人”,重视写作主体的精神和品格修养,但是易忽视文章写作过程和写作技能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回顾最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逐渐走向全球化。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动向,积极响应国际组织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也形成了一种以追随国际教育思潮来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模式。黄志成先生的新著《全纳教育》,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研究理论与实践,以广阔的视角、现实的态度诠释新的教育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纳教育”这一概念。进入新的世纪,全纳教育的理念已日益为各国理解和接受,从倡导终身教育,并落实到国家政策、法律及教育实践中,到关注弱势群体(包括阶级、种族、性别、残疾、肤色、社会等方面的弱势)的受教育状况,提出并逐步落实为了所有人的全民教育,再到关注特殊儿童接受普通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全纳教育思想反映了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一是大众化、民主化、平等化。综观各国的教育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442006年5月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