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4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以评价改进教学,成为近来教育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并有效改进教学。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例,制定了算理理解的水平框架并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对学生的算理理解水平和学习过程进行了测评。最后,合理应用表现性评价框架及测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对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需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制订核心目标并明晰具体表现;立足学生视角设计核心任务并以任务划分课时;结合测评分析学生的素养达成情况,并反思、改进教学。最终实现“学教评一致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无论哪种评价,都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的目的从判断学习成果,转向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1]。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分析单元知识结构确定单元核心内容,并在“学教评一致性”实践框架下,  相似文献   
4.
表内除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除法意义内涵的理解不准确,导致教学出现一些偏颇:比如,侧重等分除而弱化包含除,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知识;又比如,更多注重学生运算的正确率,而忽视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现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研究框架,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出发,优化“表内除法(一)”的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提出将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实现以目标为核心的“学教评一致性”。[1][2]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目标的制订,并以此统领教学:学科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抓手,核心素养是无法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获得的。美国课程理论研究者艾斯纳(E.W.Eisner)提出“表现性目标”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素养导向,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面积”单元落实量感的培养为例,针对确定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具体化、任务设计与实施、测评分析四个环节,论述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备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