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报告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激活了课堂,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优化了教育效果。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换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更新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传统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虚拟真实场景,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详实的…  相似文献   
3.
优化课堂教学、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和小团体辅导,可以使学生表现出更多类型的积极学业情绪、对消极情绪的调节方式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报告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学校。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的功能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校对课外阅读进行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促进课外阅读的纵深发展。一、在继承中发展课外阅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校课外阅读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巩固和提高语文双基的有效途径。回顾我校语文改革的历程,从1980年开始进行单项改革,在全校…  相似文献   
6.
危淑玲 《教育导刊》2004,(3):123-124
无数成功的教育事例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始终贯穿着爱,教师应该凭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导入正确的人生航道。因此,教师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校就有领导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并制定出了<旧部前小学各年级阅读目标要求>和<旧部前小学学生必读书目>,学生则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汇报读书收获.现在,作为教学之余的有益探索的课外阅读课程日趋完善,已发展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8.
无数成功的教育事例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始终贯穿着爱,教师应该凭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导入正确的人生航道。因此,教师应该做到:营造融洽的氛围实践证明,对学生冷若冰霜,他们就会对你紧闭心灵的大门。教师应像爱护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儿女一样,无私而坦诚地亲近关心每一位学生。平时,我注意从细微处观察他们,只要一有时间,我总是和孩子们聚在一起闲谈,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漫谈中,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和个性,也了解了他们对理想、人生、家事和国事的看法。我不会过多的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耐心地…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的办学要求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对课外阅读进行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并使之成为了我校的校本课程,促进了课外阅读的纵深发展。一、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现代化的图书馆为适应时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依据建构主义学习原理,我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教学平台,开展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创设了多媒体网络环境,利用网络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之诱发思维扩散,提高个别化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