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兰性德词<瑞鹤仙>注释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若是没有孜孜向学的毅  相似文献   
3.
今年前半年,我校基建处同志对全校房屋建筑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学校的校舍建筑总面积是28,000平米。这些建筑可按建设年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国前的建筑物,共有4,000多平米,这部分校舍建筑全是平房,大多数是日伪时期的建筑物,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已破烂不堪,被房产部门定为危险房屋(按学校整体规划这部分平房现在大部分被拆除,改为操场)。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都认为纳兰性德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衷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也便是这南唐二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思想和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在风格、手法上也极为相似,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类似的高度。其实纳兰的词既有哀感顽艳的一面,也有豪放激亢的一面,是既有周柳之香柔,也有苏辛的豪放。是个全面的词家。  相似文献   
5.
纳兰成德词《于中好·咏史》用"天将间气付闺房"赞美懿德皇后卓尔不群的风度和才气,是对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生平极好的评价,其词痛惜萧观音才华,体恤其不幸,表达了对这位契丹女子凄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6.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永丰乡人。他从23岁在朱仁宗庆历二年 (1042年)与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登进士及第后,历任地方和中央官职,一直到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升任尚书左丞兼枢密院事、右仆射兼中书尚书,当了宰相,掌握全国行政大权为止,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任职,是一位终生从政的封建官吏。他从政稳重、精明、廉正。虽然没有王安石那种大胆的改革精神,但也是一位忠君爱国、廉洁正直和富于远见的著名贤相。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他:“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大量借用和吸收中国的汉字和汉语词,尤为突出的是吸收中国古代汉语词汇。其中大量的是中国唐代典籍词汇和宋代禅僧词汇。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长期以来,两国文化互相交流,两种语词互相借用。这些互相借用的汉字语词,由于人们习用日文,都忘其语源,而视为本民族的固有语汇,所以很容易误解和误用。笔者根据现有材料,简要地介绍一下两国汉字语词的假借情况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纳兰君墓志铭》是研究纳兰性德最具权威的重要史料。公诸于世最早的是《通志堂集》(简称《通本》、《集本》)。1970年后陆续刊出《拓本》、《抄本》等。《拓本》文字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本文列出诸本中的若干文字之差异及各位学者所依据之版本。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对此,两国史籍都有记载。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及其代表人物,一直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中国和日本无论从地理形势上看,还是从文化和经济关系上看,都是息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唐王朝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亲密的时期。当时两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政府间都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称这一时期为“遣唐使”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使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输送留学人员向中国学习。而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的确是极其广泛的,涉及政治、法令、制度、礼乐、兵法、天文、历数、医学、宗教、文学、艺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与赵秀亭先生讨论纳兰性德"觇梭龙"事,并根据所查阅相关史料,综述如下: 一、明代对军事行动,将军出征作战,皇帝派有监军督导之;清代对将军之出征军事行动虽无监军,但皇帝一般派有亲信侍卫随从,了解将军之行事,直接报告皇帝.清代随军侍卫与明朝监军的不同,就是不能干涉将军的作战指挥.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遣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率兵往打虎儿、索伦.将行,圣祖口谕郎坦等:"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尔等此行,除自京遣往参领、侍卫、护军外,朕别有区划.尔等还时,须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里(往爱珲之正北方,黑龙江之东)舟行水路;及至额苏里,其路直通宁古塔者,更择随行之参领、侍卫,同萨布素往视之."按:"打虎儿、索伦,即达呼儿、梭龙.纳兰性德与朗坦,公彭春同时执行同一任务,但是纳兰性德是圣祖康熙皇帝派去的侍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