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以“质膜”一节为例,分析美国高中主流生物学教材的知识呈现、旁栏设置、实验及测评编写。旨在为生物学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的地理试题,与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地理试题相比,在考试形式、题型结构、考点分布、核心素养、图表、热点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章对其共性、差异进行解读,总结其命题特点,提出今后备考的宏观方向和具体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带头学科,由于其知识点抽象,是学生掌握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基于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PBL教学模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师范生走向教学岗位或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以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为立意的高考改革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愈加重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题,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题型及题解解析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州七浦塘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对苏州阳澄湖与长江水体交换主河道七浦塘共10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环境因子进行调查与监测,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样品中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7属113种,其中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及蓝藻门种类较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1.33%、17.70%、15.04%和10.62%.优势度分析表明,绿藻、蓝藻及硅藻为该流域优势种类,其组合与水平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方差分析表明,从阳澄湖经七浦塘河道至入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F=3.83,p=0.03),主要水质环境因子指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WT)和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七浦塘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优势种组成判断研究区域水质为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6.
水处理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常包括大量的微生物培养和观察项目,实验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使用具有易培养、繁殖快等特点,且在给水和排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一类微型水生生物轮虫作为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实验教学材料,并初步筛选了5个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表明微型水生生物轮虫在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CNKI收录的2009-2019年高中生物学实验及其教学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揭示了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未来潜在趋势。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推动高中生物学实验及其教学研究的根本动力;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和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展望未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学重实践,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地位势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教学目标也势必凸显对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苯二甲酸在各级生物水平上对不同生命体的毒性研究进展.结果证实对苯二甲酸可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使哺乳动物诱发产生膀胱结石、肾结石甚至膀胱癌,对人体的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的分子毒性,可能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并且它与其它石化废水污染物的联合毒性呈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杀菌剂种类很多,它们对植物病原菌的生态效应也各不相同。在农业生产的病菌危害防治中,应该结合实际,科学施用杀菌剂,既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等学校文科专业所开设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自身性质与特点为出发点,结合该课程的目的与要求,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该课程在新时代大学生培养中所具有的直接与间接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提高该课程得到高效实施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