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2004年到2006年,湖南这三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尊重了语文学习规律,坚持了正确教学导向,在作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等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南卷不仅是在考考生,同时也在表述命题者对于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这种命题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形象,抑或是语言?--就文学本体与赵炎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本体地位显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理论问题,赵炎秋先生有机整合形象论文论、语言论文认,试图从有机,综合的层面揭示文学作品是如何生成的,这种努力给我产的文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但赵先生的形象本体观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 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陆机的《文赋》,是刘勰《神思篇》的思想依据和出发点,《神思篇》甚至援引和阐发了《文赋》中的许多观点。一般认为,刘勰在陆机的基础上,对创作构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观点,刘勰究竟怎样深入研究和超越陆机的,却语焉不详。我认为,刘勰《神思篇》中提出的“意象”一词,是刘勰深入探讨创作构思的关键,他通过对意象的生成、构成及特征的认识,才得以进一步地揭示作家想象构思的规律,得出许多新的结论和命题。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评《水浒》,对小说技法倾注了极大热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评点,使子弟“晓得许多文法”。他的技法评点,不仅构成了他小说理论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影响到他以后几乎所有小说评点家,成为中国小说评点的一个重要特色。对金圣叹的技法理论,我们以前研究不够:有人或是因为金圣叹评点中使用了“选家评文”的术语,对之加以简单的否定;有人或是简单地抽出几则技法述评难以见其全貌;有人或是出于理论的偏见,认为技法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其实,金圣叹不仅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技法,而且还提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电子主体性、文学新样式与诗性自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要获得新的发展,首先应重视和强调它的主体性,在没有控制系统的全开放的情况下写作,如果停留于主观渲泄、自说自话,或把电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割裂、对立起来,是不利于网络学发展的,其次,寻找新形式是网络学区别于传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志于网络学创作的人应加强形式方面的探讨;另外,仅仅是“写”还不能产生学,网络学要成为学,还必须充分重视诗性和加强诗性自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典型这个审美范畴是属于西方文学的。本文指出,金圣叹所提出的“性格”,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有别于“意境”的重要审美范畴;金圣叹对“性格”的本质、性格与环境的关系、典型化等问题,都有过系统而又出色的阐释;在其理论的深度、广度及系统性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当时的典型理论。  相似文献   
8.
象征是散文最常使用的手法之一,不少象征散文的名篇,历久弥新,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但是,最近却似乎受到了一些冷遇,不但读者渐有微词,即便是作家们自己,也渐有不满。例如作家韩石山在一篇谈散文创作的文章中,就曾指出:“杨朔的几个名篇,大都是这样的:去看海市蜃楼,没  相似文献   
9.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1 考察“常人之境”不是本文的任务,让我们先从诗人“所感之境”说起,什么是诗人所感之境?我认为,在客观景物或强烈感情的刺激下,诗人主观与外在客观猝然碰合的那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创立了科学的小说理论。他提出的小说文体论、小说创作论、小说阅读论,其理论建树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他运用对比研究和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批评,体现了理论思维的系统性。金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高超的审美能力和创立体系的意识,而且《水浒》文本也提供了创立体系的内在联系。他的小说理论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而且也远远超出了西方当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