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诗歌、诗论注入了新的特质,产生了大量的佛禅诗,出现了“以禅论诗”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佛禅诗的研究渐趋繁荣,浙成体系。广泛探讨了佛教在诗歌创作、鉴赏、批评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本文试把这些成果择要综述,并指出从佛禅角度审视诗歌,学界有一些新发现,同时对当前佛禅诗各个方面的研究态势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于刚刚起步,受到生源、就业等问题的压力,更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相对弱化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有待加强;教师对于如何加强人文教育或认识不够,或停留在科研层面,践行者少.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4.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不仅是“五言之冠冕”,而且在其它领域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应该给予其全新的,准确的历史定位。政治上,执着追求,“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学术上,玄学修养冠绝当时;文艺上,诗文书画堪称独步。其追求精神、综合素质、巨大成就,元嘉时期无人能出其右,被称为“元嘉之雄”。  相似文献   
6.
东晋慧远修习"念佛三昧"禅法的具体法门是"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此禅法在实践中融合了老庄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思想观念上,慧远追求的佛家终极境界与《老子》的"道"同实而异名;其禅定方法接近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强调昧然忘知、心神虚静。故此禅法的实质是"澄怀观道"。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注意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创作乃源于现实生活,故倾向于感物抒怀;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自由地抒发真实的情感,不拘旧式,允许创变;认为文学创作活动本身与参悟玄理能够互动相得,具有舒忧娱悲、通神会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