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术擂台赛隐喻学术职业生涯,强调学术身份的构建贯穿于“擂台搭建-擂台准入-擂台上的攻守行为-擂台进阶”的全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80位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对学术身份进行概念重构,将其看作内蕴专业身份、职业身份、关系身份和个体身份的复杂概念集合。作为认知图式,四重子身份通过信息机制和注意力机制对学术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占据结构优先性的子身份主导下大学教师对学术擂台赛的差异化识读、关注焦点和心理体验,呈现出开拓策略、响应策略、形象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不同的擂台攻守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19年间34本教育学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21世纪以来,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基本形成了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紧随其后、混合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格局;因研究议题和学术共同体偏好的差异,具体方法的应用在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呈现不同样态;"方法从之于问题"的实用主义导向不断驱动国外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战略地图的发展:一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地图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表达、沟通、管理、实施和评估战略规划的手段,目前已经从商业领域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对战略地图的概念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通过聚类方法建构一个战略地图规划的理想模板,并以清华大学为实例,将其战略规划转变为战略地图,为以后大学将自己的战略规划转变为战略地图提供范式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双重属性,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既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于我国学科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一流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传统、社会文化和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科建设模式,[1]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内隐着异中有同的学科建设特征.厘清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建设特征,有助于我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靶向发力,完善学科建制,提升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术职业研究面临着系统性不足和制度决定论的困境。“学术擂台赛”概念体系描绘了国家、高校和教师在“擂台搭建-擂台准入-攻守行为-擂台进阶”过程中的认知与行为,强调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和外部制度的互动博弈,并通过情境效应机制、行动生成机制和能动转换机制形成了行动-结构间的动态关系。基于学术发表案例阐释学术擂台赛的概念体系,深入剖析学术发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学术擂台赛的概念体系为理解和解释学术身份、学术行为、学术地位和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与机制提供了理论图式,有助于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和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考察学术职业的演进变迁,探索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背景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与创新型城市之间形成了新的资源依赖和协同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案例展开研究,考察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型政府和创业型企业之间的资源需求与优势,探究由此塑造的“高校-政府-市场”协同互动关系。本研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树立开放融合的理念,建立耦合并进的关系;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开拓创新行动空间;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形成战略联盟,推动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考与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分流机制与社会的人才筛选机制的功能逐渐减弱,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始竞相通过考取研究生学位以获得竞争优势。依据考研的规模和热度,将过去二十余年划分为“考研冷”“稳增长”“两连降”和“考研热”四个阶段,并运用教育分流机制的视角系统地考察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性质与功能的变迁。研究发现,“考研热”现象本质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考及其前置分流机制功能弱化的一种递延效应,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从选拔顶尖学术人才向选拔高层次就业人才转移,同时承担着高考后置、社会前置分流的功能,呈现出部分“类高考”的特征。这既是系统的教育分流机制与个体的教育选择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与产业就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相适应的表现。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应当规范并重塑中考、高考、考研等重要分流机制的功能分工,将其放置在教育分流机制的整体性变迁之中。  相似文献   
8.
韩双淼  谢静  汪辉 《江苏高教》2020,(11):47-54
基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战略文本与实践的比较分析表明,"跨学科社会服务"是顶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是研究型大学对内丰富学科建设内涵,对外提升人文社会科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所高校的战略地图分析,揭示跨学科社会服务与高校发展的关系;进而识别高校在组织建设、管理体制和监控机制三个维度促进跨学科社会服务的策略,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学术市场的激烈竞争、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博士生自身学术发展的诉求都需要对博士生核心技能与素养的深入探索与重新建构。基于来自中国和英国的22位青年学者的半结构性访谈与比较分析,对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生的核心技能与素养展开反思性建构。提炼出以“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知识性与工具性能力、规划与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展示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为基础的六大核心技能与素养,据此构建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生核心素养图谱,并基于活动理论从主客体、中介工具和制度环境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培养机制,以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国际化的发展。大学战略地图是组织战略规划的可视化逻辑表现,是一种有益于大学治理的技术工具。本研究对38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文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将其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进取型"四种国际化战略;进而设计了一个针对大学国际化的战略地图模型,包含教学与学生体验、研究和服务三个主题以及目标、人员策略、活动策略和组织策略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