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初传时依附于道术、玄学、儒学之上,南北朝时转而发展玄学,隋唐时佛教宗派形式。各宗派在修持方式、义理建构上各有不同,但都以心性论作为宗派重心及以儒论佛,融摄儒空伦理道德,发展了中古心性论及融合儒学伦理学伦理而中国化。其中禅宗的佛性说及顿悟成佛说,则是对中古心性论的重要发展,其倡导的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生存方式,契合了儒家人生理想而成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初传时依附于道术、玄学、儒学之上,南北朝时转而发展玄学,隋唐时佛教宗派形式。各宗派在修持方式、义理建构上各有不同,但都以心性论作为宗派重心及以儒论佛,融摄儒家伦理道德,发展了中古心性论及融合儒学伦理而中国化。其中禅宗的佛性说及顿悟成佛说,则是对中古心性论的重要发展,其倡导的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生存方式,契合了儒家人生理想而成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开始萌芽、产生的华夷文化观,历经汉唐宋明各朝代,到清朝形成了完备的“天朝”对外体制,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自恋意识.近代以后,这一包含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体制开始解体,到1895年甲午战争后作为制度层面的朝贡制度终结,而作为心理层面的以华夏为中心的华夷观念,直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才被恐洋媚外的心理所取代,在晚清统治集团和民众的心理上才彻底终结.于是清政府执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方针,在政府机构设置、政策上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影响“洋人的朝廷”形成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彝族树崇拜与生殖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盛行树崇拜 ,且均与生殖崇拜关联。《勒俄特依》记述的母系时代的树崇拜 ,反映的是女阴崇拜 ,而其后的树崇拜则是男根崇拜及祖先崇拜。彝族树崇拜经历了树崇拜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祖灵崇拜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从1840年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始终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启蒙运动,然而思想启蒙的终极目的——人权觉醒、人格独立和理性自主终未达到。究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救亡引发启蒙,启蒙推动救亡,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二是封建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近代社会现实使近代中国启蒙运动面临着强大的阻力;三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性和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