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新民教授(专栏主持人):教育与文化传播是两个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范畴,尤其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越来越多地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的学与教,从而与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活动更加难舍难分地融为一体。文化传播不仅是文化的推广,而且是文化的创新与再造,这一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创新推广理论成为当代传播学发展前沿的重大课题。教育与文化传播不仅要考虑质量,而且要考虑效益,即投入和产出的比。尤其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与文化传播活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如何避免教育技术投入中不必要的浪费?如何使有限的教育投资获取最大的教育发展效益?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教育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由此决定了最初在企业改造和企业培训中诞生的绩效技术成为当代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前沿的重大课题。创新推广理论与绩效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两大前沿课题,但尚未引起国内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此特推荐两篇博士研究生的文章,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读者从网络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深化这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GameFlow模型的教育游戏黏着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着度的产生会让玩家对游戏产生感情而愿意追加成本,比如时间、精力、金钱等。为此,增强教育游戏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力,即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游戏对学生的"黏着度",是教育游戏设计和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游戏黏着度产生的原因,包括审美体验、成就感、归属感和好奇心;进而以GameFlow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教育游戏黏着度提高的切入点,认为应从注意、挑战、技能、目标、反馈、控制、沉浸和交互几个方面着手;最后提出了教育游戏黏着度的提高策略,详细分析了玩家视角、"叙事"和"交互设计"在教育游戏中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在国内的使用进行效度研究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304个样本进行测验,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5.0和VB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验量表在中国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其结果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r=0.766,复本信度为0.943、0.543、0.695、0.673,效标效度系数为0.626。研究结果表明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在国内使用信度和效度尚可以接受,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6.
Web3D以强大的空闻表现能力和交互能力,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子商务、城市规划、网络游戏、网络教学等领域。VET是融合XML技术的Web 3D完整解决方案。本文将在深入探讨VET技术核心和开发流程的基础上,对其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式课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及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从目的与理念、评价机制、创新应用推广三个方面,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件与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创作共用协议、学习支持服务、Web2.0及社会性网络技术以及参与性学习文化四个角度,讨论了对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画大师宫崎骏以独特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他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他的动画电影饱含了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社会意识,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人文关怀,和谐思想贯穿了他许多成功的艺术作品。较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三方面来分析宫崎骏作品表现的和谐之美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 ,对全美 2 3年间 2 975篇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进行元分析 ,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课题的演变与研究方法的变化。通过分析 ,作者认为 ,从研究目标角度来看 ,解释性研究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理论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近十多年呈上升趋势 ,开发性研究和评价性研究近些年开始下降 ,后现代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低迷状态。从研究方法角度看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占据主流 ,其中 ,定性研究逐年减少 ,定量研究逐年增加 ,而解释批评理论、文献分析和综合方法的研究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 ,一种以定性定量为主、多方法综合的局面已经形成。最后 ,作者还就教育技术学研究选题与方法论走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大部分人来说,当我们讨论学习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将其与正规的教育系统联系起来。但任何关于ICTs在儿童学习中角色的研究都使我们认识到,在校外情景中,儿童非常容易沉浸于ICTs相关的活动中,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包括学校、家庭、休闲、图书馆、博物馆等在内的"教育生态学"。本综述首先对"非正规学习"进行了界定,指发生在学校环境之外,数字技术支持或与数字技术交互的非正规学习;接着讨论了本研究所依据的学习的核心理论以及在ICTs支持的关于学习的研究中不断产生的新的学习理论;勾勒出儿童在校外获取和使用数字技术的情景;然后基于已有的关于技术支持的非正规学习的案例,总结提炼出技术支持的非正规学习的关键特征;最后对这些研究的理论和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