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广西的书院     
1.概况1.l中国的书院兴起于五代末北宋初,历时近千年,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广西的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这于民国,前后存在近八百年,遍设于广西城乡,共建347所,对发展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J历史性的贡献。回.2建院朝代分布:南宋:l!所。最早的是绍兴初建立的个柳州市的驾鹤书院和容县的勾漏书院。驾鹤书院不详,勾漏书院是安抚机宜吴元美因件好相秦桧被贬容州(今容县)所建。元代:l所。即全州县的横溪书院。元代92年间,广西发生过44次抗无反元…  相似文献   
3.
孝的思想、孝的道德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孝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本文从孝的产生。孝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孝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孝与社会等关系中进行考察,认为批判地继承孝的道德,发扬传统孝的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和改善孝的教育,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考在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孝是最具东方特色的思想,是东方伦理的核心。在封建社会中,凡与孝相抵触的思想都被视为邪说异端。佛教从…  相似文献   
4.
雷沛鸿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在30和40年代,他在广西全省大规模的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改革中等和高等教育,创办新型的国民中学和西江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著名的中国教育史专家、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称雷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从整体上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先行者”。“七五”计划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论著丛书”收入51位教育家;“八五”计划期间,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收入25位教育家;“八五”计划后期,天津教育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5.
地处祖国边陲的广西,解放前是个穷省。所谓穷,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解放前,广西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8%,是个农业省份,却严重缺粮。按解放前的耗粮标准,据统计,1939年是丰年,仍缺谷798.7万担,1942年是歉年,缺谷达1586.5万担。缺粮的原因是农田水利差、耕作技术落后,以致粮食亩产极低。以1947年为例,广西亩产仅265斤,低于苏浙皖赣湘鄂闽川滇黔东北台湾等20个省,居全国第二十一位。旧中国的工业就整体而言,普遍落后,而广西尤  相似文献   
6.
已往的论著给中国教育史分期,都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期相对应,因忽视了教育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清晰地描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且使对一些教育家的评价不够中肯,甚至于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按"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形态"--"现代学校教育形态"重新给中国教育史分期,探寻中国教育史发展的轨迹,并以孔子和张之洞为例,以新思考给他们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雷沛鸿穷省办大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祖国边陲的广西,解放前是个穷省。所谓穷,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解放前,广西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8%.是个农业省份,却严重缺粮。按解放前的耗粮标准,据统计,1939年是丰年,仍缺谷798.7万担,1942年是歉年,缺谷遮1586.5万担。缺粮的原因是农田水利。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况 1.1中国的书院兴起于五代末北宋初,历时近千年,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广西的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于民国,前后存在近八百年,遍设于广西城乡,共建347所,对发展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雷沛鸿创制国民中学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绚丽多彩,本短文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作一粗浅的探讨。半个世纪以前,雷沛鸿为提高中等学校学生的素质,在广西创制国民中学,前后十数年,最多曾建校79所,为此掀起轩然大波,一时毁誉皆来。毁之者将其简单与壬戌学制类比,称其为“二·二”制,把国民中学的前期称之为“次等初中”,后或称之为“次等高中”,攻其学生“毕业之后,无由升学,欲求深造,殊觉困难”。誉之者将其比喻为“一枝红杏出墙来”,创制国民中学“这一著在全国中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已往的论著给中国教育史分期,都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期相对应,因忽视了教育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清晰地描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且使对一些教育家的评价不够中肯,甚至于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按"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形态"--"现代学校教育形态"重新给中国教育史分期,探寻中国教育史发展的轨迹,并以孔子和张之洞为例,以新思考给他们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