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财富的追求,在不同场域中自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在汉语境多种生活场域中,有着对数字"8"偏爱的价值倾向。这种倾向得以形成的文化逻辑起点,来自于农耕生计模式下汉文化群体对土地价值的认知,因而对数字"8"的偏爱其实是对土地这一财富母体孜孜渴求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罗康隆教授新著<文化人类学论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一书,正好弥补一些人类学著作某些不足,对澄清人们对人类学的一些模糊认识,让人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精神与实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八一村这一移民社区精英“主政”格局形成过程的追述,并以精英参与社区运作的方式为研究个案,试图阐明精英参与社区运作,是建构和谐移民社区的决定性变量,进而揭示因势利导地利用精英的作用,对构建和谐多民族移民社区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村落长期以来都有通过举办"扫寨"这一消防预警机制来增强民众防火意识,避免火灾发生的习俗。"扫寨"习俗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禁忌,通过对"扫寨"过程的分析及相关事项的研究,认为"扫寨"这种苗族内生的消防预警机制在客观上起到了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维护村寨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落后情况下低成本实现农村社区平安、和谐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生命在孕育、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最后死亡这一不可逆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遇疾病、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自我戕害等难以预期因素的致命性攻击,从而导致生命的突发性病变、破损甚至夭亡,进而摧毁缔结婚姻所追求的幸福与关满。为了使婚后夫妇能幸福美满、儿女满堂,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手段,特定的宗教仪式与禁忌被深深地嵌入苗族婚育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作为知识技能拥有者的大学毕业生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条件,在当前的就业政策框架中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点介入竞争,谋求个人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误导,人才识别机制的障碍与消费观念的扭曲,竞争对手的强大优势的存在以及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使大学生失业成为一种必然。作为竞争主体的大学生,作为人才输出与培养机构的高校,以及作为竞争规则制定者的政府部门只有在各自明晰自己"职责"的基础上协调配合,才能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张小军的《社会场论》嵌入了中国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近现代社会学、人类学以及物理学的前沿理论等思想要素,实现了科学与哲学的交融及自然与社会的贯通,因而是一部探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联结逻辑关系的重要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9.
湘西方言区苗族原生宗教——“呼清”(Fudnqind)所产生的强大约束力,与构建、强化村落社区秩序有着难以割断的逻辑关联。这种关联归因于苗族信仰体系中对“人不见天眼见,人不罚鬼神罚”报应规律的确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区“集体意识”在苗族村落社区的长期“驻留”。以鸡爪村苗族“呼清”为个案,揭示这种力量因素的生成基础与生效逻辑,以及合理利用这种力量资源对“低成本”构建和谐苗族村落社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萨林斯的《历史之岛》中的“库克船长事件”所引发的非预期后果,揭示了不同文化碰撞过程中的“事件策动”导致文化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