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黄宏涛 《教师》2013,(9):94-9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也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有一部分人对生物技术无法接受甚至排斥,认为生物可学可不学。所以,老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将生物植根于生活中去,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开展个性化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测验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推送和路径规划等补救教学活动,其核心问题是教学认知诊断模型的构建。当前常用的基于RSM和AHM的教学认知诊断模型虽然能够对学生的知识状态进行高效、准确的诊断,但其生成规则空间的代价较高,在小规模实时诊断应用中效率较低。近似子图是领域知识图在测试项目下的相关子图,其顶点集只包含测试项目中涉及到的认知属性,其边集包括顶点集在领域知识图中直接依赖关系的投影,以及顶点集在领域知识图中间接依赖关系的模拟。近似子图可以降低规则空间规模的量级,满足其构造的实时性要求。基于近似子图的教学认知诊断模型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降低构建RSM规则空间的时间代价,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课堂实时认知诊断的目的,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缺陷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补救学习,最终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该教学模式较传统课堂更为轻松和高效。  相似文献   
3.
4.
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如何筛选出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自主研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提出一种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筛选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大量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动分类,然后通过支配关系对聚类后的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引入优胜劣汰机制筛选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以消除学习者在资源选择时的盲目性,有效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模式下,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合理的双向选择。研究基于协同推荐模型的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系统,将双选进程网络化,采用协同推荐模型对用户进行推荐,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向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对象。实验证明,该系统有助于快速实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减轻学校教务部门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6.
利用精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的理想诉求,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现实要求。多级认知诊断模型作为实施精准教学的有效工具,目前虽然应用广泛,但需要大量样本进行参数估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门槛较高。基于此,文章首先根据认知及教学理论,对知识属性掌握程度进行多级划分,并构建了面向精准教学的多级认知诊断模型;然后,文章应用多级难度试题对学生知识状态进行测量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消除学生答题过程中的猜测或失误,从而实现较少样本情况下对学生知识状态的多级诊断;最后,文章应用模型开展教学实验,从诊断结果准确度、补救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方面,验证模型能够对学生知识状态进行高效精准的多级诊断。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精准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Web日志挖掘就是分析Web日志文件,从中发现用户的访问模式。数据预处理在Web日志挖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挖掘的质量和结果。详细介绍了数据预处理的主要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活动的部署要求,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团队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科优势,制作了网络授课技巧系列微课程45讲,并编制了《新手教师建课手册》(如表1所示)。此系列微课程通过优酷、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外公开发布(如图1所示),累积访问量达35万次,受到了校内外、省内外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此系列微课程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专业的优越性,助力“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各项工作,为网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精准帮扶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