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整风是中共党史上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其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不局限于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而是依照时间顺序,将抗战初期的学习运动、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以及稍后的主实味事件和审干运动皆纳入延安整风的范畴,从而为深入了解这一事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这亦是延安整风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乌托邦主义和反乌托邦主义都是建立在对人的一种预判上,而对人的预判是一种基于不完全归纳的经验性命题。经验性命题随着判断者经验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因此,对于"政治共同体是否需要乌托邦"的问题,既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退一步讲,假定政治共同体的维系确实需要乌托邦,那么,我们也要面临如何避免乌托邦的设计者将"己之所欲"强加于人的问题。由于乌托邦的特性决定了将其置于变动或模糊状态的做法,都会导致乌托邦的非乌托邦化困境,所以避免将乌托邦强加于政治共同体成员的惟一之路就是:使乌托邦远离强制性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的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行了数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收效甚微。就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受来说,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材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具体说来,教师没能在单位课堂时间上取得有效教学结果。因此本文以“微格”为出发点,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的单位时间教学效果问题,希望给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站在中职生技能训练模式的革新视角,对于建立中职"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进行了探究。主要从加强实训教学、重视全程考核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建立一套培养具备优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的"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5.
1942~1945年国共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40年代国共关系的发展线索。皖南事变后直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共关系经历了由斗争到谈判的复杂过程。这中间包括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论战、周恩来及林彪等人赴重庆谈判以及赫尔利来华调解国共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国民党当局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6.
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谣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起义的发动过程中,“清政府正在捕杀汉族士兵”谣言将大多数士兵逼入造反者行列;其次,在起义扩大的过程中,清政府无法控制作为舆论领袖的地方绅士们,致使各种谣言进一步侵蚀其合法性。清政府虽然也企图通过谣言收拾人心,但因其公信力的彻底丧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托克维尔认为宪政必须以宗教为前提。但从西方立宪史看,那些对宪政确立有奠基之功的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等人对基督教并不看好。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悖论:宗教如果对宪政至为重要,那么公认的支持宪政的思想家为何轻视宗教?合理的解释是:宪政并不存在宗教之维,怀疑论才是宪政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8.
生理音在语言学上属于副语言的范畴,是日常交际中很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发声,它指的是人的非语言发声,例如人们表达情感情绪的笑声、哭声、叹气声、尖叫声等,还有纯粹因生理需要发出的声音如打嗝声、打喷嚏声、打哈欠声、咳嗽声、咀嚼声等等,本文基于中西方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生理音现象的反应及生理音的控制在文化层面上与传统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揭示以生理音的控制为变量的中西差别与传统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存在的矛盾及该矛盾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民初的"定孔教为国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康有为等人首次提出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因民初的道德危机获得一定支持,但最终因进化论引发的科学主义的冲击而失败.此运动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在近代转型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