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标准中最核心的要素,针对轨道通信类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问题,文章在调研该专业通信设备维护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课程评价这一流程,对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首先要对培养目标的岗位群人才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岗位目标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要求来设置培养计划,拟定课程与实训大纲。本文按这一思路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岗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旅客列车事故凸显了轨道交通职工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在调研轨道交通类职工职业素质的基础上,从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和方法入手,以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将行业所需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ADSL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基于IP的ADSL的接入网模型及ADSL的安装.分析了ADSL接入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第一代ADSL技术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覆盖距离较近、速率较低、缺乏线路测试手段等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基于ATM内核的ADSL2 接入网的改进模型,分析了这种模型的原理和合理性,研究并探讨了ADSL2/ADSL2 技术的特点,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师资有所区别,并应适应高职通信专业教育培养职业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分析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概念与要求,从教师知识理论、专业化理论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角度探讨培养通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多种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开发的教材体例主要有章节型和任务型两种,前者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导致技能训练不足,后者过于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导致理论知识拆分显得支离破碎。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备维护》教材开发为例,探索基于章节型与任务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按照"情境导入→知识引导→基础训练→技能训练→重点串联"的脉络进行,既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又贯穿"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实用性人才,该课程的开发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描述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课程内容。以“系统终端设备维护”学习情境为例,就“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进行组织实施,结果表明,学生各项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二年制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设定了学习目标,制定了高职通信专业计划,并对培养方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程控交换设备维护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代表性任务,设计了7个相关学习情境,并以其中固定电话装机这一学习情境为例,综合通信行业交换机务员、线务员、电信营业员三类工种的岗位要求,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场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6个工作过程环节进行了分组实施,使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